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 > 工作报告 > 内容页

大学生现象报告

大学生现象报告(通用18篇)

大学生现象报告 篇1

  近日关于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调查报告越来越多,我们学校这样的情形也很普遍。

  1、上课玩手机成为普遍现象

  就我们班来看,上课玩手机的人就占四分之三,大家总是把手机握在手里,有事没事就拿出来玩。不管什么课,总是有很多人都低着头玩手机。很多时候上课的时候都是老师和同学之间在演“默剧”。

  经调查发现,除了老师管得严厉或者是重要的课程,百分之八十五的学生都会选择玩手机或者睡觉,老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玩手机的人数。

  2、玩手机的背后

  信工院赵同学说:“现在上课玩手机的人很多,老师又不怎么管,有时上课实在无聊就会掏出手机来玩。不过有些课很重要或者老师管得很严的.时候就不会玩,还是要看上什么课,一定程度上跟老师的态度也有关系吧。”他还说到,自己刚开始来这里不习惯也不适应,每天都习惯用手机联系远在家乡的老同学,后来渐渐的自己也慢慢适应,上课玩的就少了。

  机电院张同学说上课会玩手机这一现象很普遍,在班上上课玩手机的人大约占一半。当问到玩手机的原因,她说这已经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有时候老师上课太过死板,照本宣科,还不如做一点自己的事。虽然她也知道不该这样浪费时间,但是一坐下来坚持不了一节课就自然而然地又玩起来了。

  人文院李同学称自己上课偶尔也会玩手机,当老师上课提到某些概念,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就会用手机查询,这样可以及时地了解,效率更快。有时候老师会一笔带过,不会讲得太详细,但自己可以通过手机查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包括相关的背景、原因、结果等等,“我觉得这样帮我理解更多知识,可以及时消化,没什么不好的”。

  另外也有一些同学会用手机拍老师的ppt、课件等作为笔记,他们觉得这样比手写更加方便、快捷。

  3、青春谁买单

  当询问到上课玩手机对自身的影响时,大家纷纷表示上课玩手机会对自己的学习产生影响,有时候会因为这样漏掉重要内容,但在说到预备如何解决时,很多人却说自己虽然有想过不玩,或者不带手机去上课,但却坚持不下来,这已经是一种习惯,有时候别人都在玩,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个大三的学长说到自己准备考研,但是已经荒废了很多日子,很多时候他感到很吃力很陌生,好像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他说他有些后悔自己以前上课把时间浪费在玩手机和睡觉上。他说他希望学弟学妹可以少玩,有些老师会不经意讲到重要的观点,值得深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手机变得越来越快捷、方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严重依赖手机,甚至在上课期间也毫不避讳地玩手机。大学究竟是学习的终点还是学习的起点?中国的学习似乎只是为了高考,进入大学以后就不重要了,上课认真听课的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选择玩手机等方式来度过,这不由得引起深思。

  大学是锻炼与提升的舞台,也是学校到社会的一个重要过度,但上课玩手机却会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在这样美好的青春时光,我们更应该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我们应该为我们的目标和理想负责,而不是一味地沉溺于手机。

大学生现象报告 篇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自杀现象近年来被广泛关注。从理论研究上看,精神病学、心理学等学科对大学生自杀这一现象进行过学术研究,仅在中国期刊网就有八千多篇文章。从社会事实上看,较多的新闻报道及各高校设立的心理健康中心也凸显了这一现象的亟待解决性,从每年的各种新闻报道中不难发现,大学生自杀现象层出不穷,或因恋爱问题,或因就业问题,或因人际问题等,由于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因此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社会这一背景。更多的事实证明,近些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作为一种亟待解决的社会现象在社会中占据着很大分量。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速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在大学生身上得到印证:就业难、心理脆弱、自身心理发展不健全等,当大学生面对一些问题却又无从解决、无从发泄时,就会促使他们选择极端的表达方式:抑郁、孤僻甚至是自杀。全国每年大学生自杀人数占据全国总自杀人数的25%,从这个数据也不难看出,自杀目前已经成为大学生逃避社会生活的一种极端方式。上述一系列的数据表明,我国的大学生自杀现象正在不断恶化。

  大学生作为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高学历、宽视野、思维敏捷等特征,理应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然而,就目前来看,大学生这一群体却出现很多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现象,面对这些还没有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就选择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大学生,我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是什么导致他们走上了这条不归路?从社会学家杜尔凯姆的《自杀论》的角度来分析,自杀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种族、遗传、自然等非社会因素导致的,而是由社会因素导致的,因为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支配着个人现象。

  我们通常认为自杀是指个体在复杂心理活动作用下,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涂尔干的《自杀论》将自杀定义为“人们把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叫作自杀[1]11。自杀未遂其实也称之为这种意义上的行动,但是这种行为并没有引起死亡,并且在死亡之前就停止了。

  涂尔干在《自杀论》中,结合社会原因把自杀划分为三种类型: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或反常型自杀。同时指出无论社会整合还是社会规范,他们遏制自杀倾向的作用只有在相对的范围内才能实现,一旦超出该范围,无论是社会整合过度还是不足,都会引发自杀率上升。涂尔干对自杀现象进行研究,得出了完整的自杀理论。

  一、大学生自杀的几种类型

  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有很多,诸如成绩不理想、就业难、压力大等。这些自杀理由容易让人们想到当代大学生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扭曲的生活态度以及学校责任感的缺失等。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去探究大学生群体自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涂尔干的《自杀论》从种族、遗传、自然因素等非社会因素出发研究自杀现象,并没有证明这些非社会因素与自杀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反而有力地说明了社会因素才是导致自杀的重要因素。从表面看来,自杀者选择自杀只是表明了主体本身的性格,但究其深层次原因会发现自杀行为是由于背后的某种社会状态造成的。涂尔干的研究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社会这一整体对大学生自杀这一社会现象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涂尔干首先反驳了各种以非社会因素解释自杀现象的理论,从而通过间接证明的途径确立了以社会事实解释自杀现象的基本原则。然后进一步分析了社会现象中那些基本要素影响着群体的自杀率,即寻找决定自杀率的直接原因。他认为,利己型自杀是由于群体的整合程度不足、人们缺少归属感造成的;而利他型自杀则是由于社会的整合程度相对较高,人们归属感较强,当群体或社会需要个人付出代价的时候,就会造成利他型自杀行为的上升。社会道德规范一旦松弛,则会使人们处于一种不满足的状态,这种不满足的状态长期伴随着人们就会让人们觉得生活丧失了目的和意义,目的和意义一旦丧失,生命也就无可留恋,这样就容易引起失范或反常状态,失范或反常状态引起的自杀我们称之为失范或反常型自杀。

  (一)利己主义自杀行为

  利己主义不仅是自杀的一个辅助因素,而是引起自杀的原因[1]159。当社会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往往会意志消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心理指导,大部分人会陷入困境,大学生也是如此,目前我国很多大学生缺乏与别人沟通的能力,遇到困难时就会将困难看成是与他人无关的私事,因此他不指望得到群体的帮助,也正因为这样,很多人容易陷入抑郁甚至绝望,当进一步思想混沌时,自杀便成了寻求解脱的方式。大学生在遭遇困难的时候不能很好地向学校和社会寻求帮助,忽略了学校和社会能提供的支持与帮助,从而迫使自己与学校和社会脱离,与社会相联系的纽带松弛,个人屈服于微小的环境及社会的弱小冲突,认为只有自杀才是解脱自己的唯一的、最好的选择,这是典型的利己型自杀行为。

  由于前几年的大学生扩招,使得现如今大学生数量较多,工作岗位有限,社会生活压力较大,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就业要求,因此由于这些社会环境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会陷入孤独和忧郁状态。长期的忧郁状态表现为他不愿意摆脱个人的圈子。这种状态如果长期伴随着他,而他本身又不愿意脱离这种生活,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潜在的自杀行为实施者。与之相伴随的是,由于他脱离社会、脱离了他身边的一切,思考和内心的想法成了他日常生活的全部活动,他意识不到周边的一切,只能意识到他自身,把自身当成唯一的全部的思考对象,同时把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当作他的主要任务。这种状态迫使他与外界慢慢断了联系,久而久之他与外界之间的鸿沟会越来越大,从而使他本身更脱离社会。一个人一旦变成这样,他的所有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利己主义的,他只关心他自己的孤独与忧郁。当自身思考无法进行,自身又与外界进一步脱离,感到孤独,无法从外界中获得帮助,从而会选择自杀行为,这种行为是典型的利己型自杀行为。

  (二)利他主义自杀行为

  “利他主义的自杀”是由于社会的整合程度过高,个人会为了某一群体或社会的利益而采取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利他主义自杀表现为,某个群体或者社会的整合程度过高,某一种思想充斥着人们的思维并且人们充分相信甚至崇拜该思想,群体或社会中的个人在这种价值面前觉得自己无足轻重,所以会选择自杀来维护它。当今大学生的自杀行为一部分可以归结为利他主义的自杀行为。虽然现如今经济政治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对于很多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尤其是家境贫寒的学生来说,上大学无疑是一件既欢喜又苦恼的事情,上大学的花费等成为一种巨大的压力,虽然助学贷款能解决一部分,但是进入学校后同学之间有明显的贫富差距、不同的生活观念和消费理念等原因都会刺激着这些条件特殊的大学生,因此有一部分学生无法满足自己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又不想因为自己一个人拖累整个家庭,心中感到无助,最终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因此,部分学生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就解决了家里的困难,因而选择了自杀这样一条不归路。当大学生感觉到自己在面对家庭这一小群体或者社会,自杀是最好的减轻家庭负担的出路时,自己一个人的自杀能换来家庭和社会的解放,当这种利他主义的思想强烈的充斥着他的思想时,就很容易选择自杀。

  (三)失范或反常的自杀行为

  涂尔干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以不同的强度引起个人对他的感情和活动的客体,它还是调节个人感情和活动的一种力量”。每当社会发生重大调整、集体秩序发生改变时,不管是由于良好的发展还是意外的灾难,社会人的感情和社会整体活动的和谐稳定性都会受到冲击,无论是欲望得到了满足还是欲望实际没有被满足,人都容易选择自杀。

  大学生自杀行为其中一部分可以归结为失范或反常的自杀行为。大学生作为一个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希望自己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建设中去。但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部分学生在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时,迷失了自己本应有的良好坦诚的心境,无法承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因此,当他们实际得到的并没有满足他们的预期欲望时,他们容易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正如《自杀论》中提到的:工业危机或者金融危机时很多人选择自杀不是因为危机给他们带来了贫困,因为在繁荣时期也曾出现过同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这些危机打乱了原有的集体秩序。对原有的相对平衡的集体秩序的破坏,即使由此可能产生更大的富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引起自杀现象。从该角度可以理解大学生自杀现象出现一定量的增加这一情况。

  二、如何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出现

  涂尔干在充分论证了自己的假设的情况下,他认为,自杀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逃避社会现实的行为,同时也是逃避个人作为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我们更应该采取一切可行措施制止自杀者的自杀行为。涂尔干认为,要解决自杀率不断上升的问题,就要根据现实情况,开辟不同的社会方式来对人们进行约束和引导。

  社会和学校积极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学校应和社会、家庭等各方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建立从社会上的心理健康机构到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干预机制,形成早发现、早评估、早预防、早干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一旦发现大学生有倾向自杀行为时,积极干预并遏制自杀现象的发生。

  涂尔干的《自杀论》认为,科学不是邪恶的根源,相反,它是消除邪恶的手段,是我们所掌握的唯一手段。社会本能一旦衰退,智慧就是我们剩下的唯一指导,我们应该借助智慧来恢复某种意识。当社会提供某种信仰时,大学生应主动进行反省,也只有进行自我反省才能引导自身的生活,应将所学的知识和智慧运用到生活中去。用所学的知识引导自己避免自杀行为。

  同时,在学校中要大力提倡建立各种学生社团或学生组织。因为在现代社会,人们理性的回归,使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个性,实现自身价值,从而使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但是,这样的状况却令人们失去了集体意识和归属感,极端的自由主义最终导向人们对于自身价值实现的迷茫状态。而在群体之中,大学生可以感受到群体的温暖,能在群体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以此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使大学生找到其自身的个人价值,也能更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时找到生活的意义。其次,从学校管理者角度来说,应该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大学生在多元社会中寻找落脚点。同时,在学校中,可请教育名家开展珍爱生命等相关讲座,充分发挥教育名家的影响力,为青年一代树立积极、正面的学习榜样,从而在社会中树立有益于青年人进步的价值观。此外,各种宣传手段也应该运用于缓解大学生自杀问题中去,使社会各界对大学生自杀问题予以重视,通过媒体、网络等平台宣扬珍爱生命的积极生活观念。调节社会的整合程度,使大学生在社会整合相对平衡的状态下,更能快速地适应社会中的平衡感,并充分提高大学生的应变能力及生存能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要树立乐观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自己用正确的方式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自杀等极端方式来消极逃避问题。

大学生现象报告 篇3

  调查背景:时下,本科毕业生见习期间的最低工资600元并不少见。主动权掌握在用人单位的手中,买方市场导致毕业生失去了对工资待遇讨价还价的筹码。当一个大学生的身份被等同于一个小保姆的时候,“天之骄子”的光环早已褪去。近三年来,随着人才的急剧增加,导致就业竞争压力增大,企业的选择面也广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毕业生薪资出现走低的状况,甚至有人惊呼:“大学毕业生求职进入低薪时代!”

  调查方式:通过上网、杂志、报纸、电话采访等方式直面大学生低薪现象。

  调查实况: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拿到多少钱呢?据北大对高校毕业生起薪的调查资料显示,毕业生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占40.9%。1001元-20xx元的占45.5%,20xx元-3000元的占9.5%,3000元以上的占4.1%,平均月收入为1550.7元。

  按性别调查,男女起薪分别为1550.5元和1561.1元,两者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

  根据工作单位性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学校、城市集体企业的起薪基本一致,分别为1516.7元、1508.1元、1455.6元、1527.0元;三资企业和科研单位略高,分别为20xx.0元和1648.7元;各类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最高,为1803.1元;各类服务工作的收入达到1678.1元;技术辅助工作为1419.0元。

  此外,同样为本科学历的情况下,不同地区高校毕业生的起薪差别也很大。北京高校毕业生起薪最高,达到2160.5元;广东其次,为1973.0元;湖南、陕西分别为1665.2元和1520.1元;而在山东、广西、云南的高校毕业生起薪分别只有1267.6元、1238.0元及1130.7元。

  据悉,工作之初一个大学生的能力肯定无法立即体现出来,用人单位在没有完全了解学生自身的情况之前,当然不会开价过高。因此,在提供培训的前提下,用人单位肯定不会给应届毕业生开出高薪。但经过1-3个月的试用后,月薪一般能达到1200元。

  原因分析:

  一、据统计,20xx年大学毕业生212万,20xx年280万,20xx年则达到340万。一年比一年多的毕业生,显然是一年比一年低的起薪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由于大学专业设置的不够合理,以及学生对一些专业状况缺乏了解,以致造成了毕业时就业困难,只得改行或低薪就业。

  三、只愿到发达地区就业,不愿去边远地区和真正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工作,这也是造成发达地区就业形势紧张,大学生薪酬下降的原因之一。

  对策也建议:

  一、了解社会,慎选专业。在校中学生决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关心社会和生活,充分了解大学里的专业设置状况以及社会的需求和就业的形势发展走向。据调查,今后职场有四大走向:制造业人才需求增加,外语人才吃香,复合型高端人才持续走旺,IT业仍然看好。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你就不会在高考前瞎子摸象,盲目地选择专业。

  二、提高素质,用实力来作保证。与前面那些拿低薪的大学毕业生相比,一些热门专业和名校的毕业生的'起薪要高出一截,特别是生物专业和一些外贸小语种专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学毕业生的实力可以说决定了高薪的归属。另外,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专业以外的能力,如多参加社交,以练就好的口才,因为在面试时少不了开口讲话,而如果你在此时能够对答如流,而且谈得投机,就意味着你成功了一半。而一张名牌大学文凭,则是另一张王牌。此外,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非常重要。

  三、重前景,轻薪酬。在薪资和发展空间上,毕业生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有时候公司给你一份不错的薪水,结果你却整天在办公室无所事事;而有时候公司只给你一份低薪,但是给你提供培训机会,让你经受磨砺。因此,是选择一份高薪但是没有前途的岗位,还是选择一个低薪而有发展前途的工作,让众多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艰难地抉择着。答案应该是明确的,对个人能力的锻炼和经验的积累远远胜过眼前的薪酬收入。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而薪酬降低时,毕业生不应该妄自菲薄,而要正视自己的优势,如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转型快、适应力强、精力充沛、能尽快融入环境等,来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当然,对于自己的缺点也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实践能力有所欠缺,眼高手低等等。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不要为薪资的多少所左右,而要将眼光放得长远,脚踏实地地做好眼前工作,才能一步步向高薪阶层迈进,这样拿到手的收入才不会让自己失望。在发达地区的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一些大学生人才不妨把眼光放远,到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去,虽然生活会艰苦些,薪酬会少一些,但会真正地经受磨炼,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为今后的前途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骑驴找马,先就业再求发展。在广州,招聘企业以800元的起薪来招聘大学生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目前的人才市场,尤其是文秘、财会和计算机应用等社会需求量趋于相对过剩的专业,毕业生起薪水平一般只有1000元-20xx元左右。据数据显示,不少高校生徘徊在职场,如果接连两三个月找不到工作,他们大多会自降薪水。自降薪酬,也不失为一种办法。一些本科毕业生的最低起薪已经降到800元左右。据可靠数据显示,20xx年毕业生平均起薪1200元,20xx年普遍下降至1000元,但是还没有出现五六百元招聘本科生的现象。另据调查,毕业生工作后一般最快三个月单位就开始给他们加薪了。如果因为薪酬低而迟迟不就业,游荡社会,这是不明智的。

大学生现象报告 篇4

  一、调查背景:在大学生的圈子中,“占座”一词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反而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经常能看到学生自己或委托他人利用个人物品在教室中进行占座,也有久占不用的现象,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在教室中寻到座位学习。对于严重的占座现象,不少学生抱怨学校人多资源少,也有不少学生对现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提出质疑,那么到底是学校公共资源缺乏还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素质低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小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范围:在校大学生,涉及各个年级、各个专业。

  三、调查目的:通过本次对学生占座现象的调查,分析占座的现状、原因,了解大学生对于占座现象心理反应特征以及体现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得出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四、调查方法:

  1、实地调查与统计调查相结合。

  2、收集资料方式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为主。

  五、调查结果分析:

  A:现象分析:

  占座普遍存在,并且正处于上升阶段,现象比较严重,据调查超过60%的学生都认为占座问题很严重,而且班级中大部分人都占座,通过问卷分析可以看出偶尔或经常占座或替别人占过位子的学生占绝大多数,而从来没有得只有一小部分,说明占座现象在学校十分普及。55.88%的人因为占座找不到位置。我们从占座的现象和原因分析大学生占座的具体情况。

  (一)占座现象中的人群分布不平衡

  调查显示,占座的大学生都是09和10级的,其中09、10级的占到58%,究其原因是,大三的学生要面临考研、考公务员以及大四学生要准备毕业论文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其成为占座的主体。在学校安排的考研教室不够的情况下,这些人成为了和其他年级学生矛盾交锋的力量。“占座有理”在大学考研一族中得到了深刻的印证,并成为学生默认的行为规则。相对而言,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学习程度以及刚进入大学的心理特征对其影响较大,这些人群只是占座问题的一个次要因素,但是不可忽视,英语四六级考试,专升本考试、ncre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计算机等级考试,还有一系列的证件考试等都成为占座的理由。

  (二)学生占座存在空间性和时间性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时候像周末或者课少的时候,学校的教室所提供的座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但是占座现象仍然愈演愈烈。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上课或上自习的时候有的人占两到三个座位甚至有占四个以上的,我们发现,学校图书馆和自习室人满为患,可是有时一个教室教室或一排座位因为出现了一对情侣而导致其他学生出于害羞就不进这个教室自习或因为几个同系的学生提前进入了,时常空着大半个教室。这就造成了双重矛盾,一方面是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却是资源浪费。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90%的学生都有看到久占不坐的现象,这样不仅严重浪费了教室的资源,而且侵占了其他人在同一教室的权利。调查统计发现,少数不占座的学生是因为没位可占,继续调查发现,91.49%的人有过替别人占座的经历,而还有一些学生会长久占据座位,74.19%的学生会占半天的座位,更为严重的是有6.4%的学生会占一个月以上。由此可见,学生在利用教室作为资源及其不合理。

  其次,学生反映考研阶段和考试前夕是占座高峰期,调查显示,87.1%的学生认为考试前夕占座现象最为严重,44.12%的学生占座的目的是要考试了,要找个固定的位置复习,而对于课堂的占座,41.18%的学生反映基本所有课都占,但期中29.41%的学生选择在专业课上占座,选修课基本没有人占座。

  (三)学生对待占座持排斥的态度

  在调查中发现存在“严于律人,宽于待己”的扭曲现象。有些学生常常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很少考虑到其他人的利益。很多同学并没有意识到占座有什么不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占座的行为,但是自己却堂而皇之的占座。还有58.82%的学生认为占不占座无所谓,并没有采取措施来制止这种行为,只考虑到自己的需要。35.29%的学生在占座后听到其他学生抱怨当作没听见,而20.59%的学生在被别人指责占座不正确后还是会继续占座。另外,从众心理也导致了占座行为的盛行,一部分学生也意识到占座是不文明的行为。据调查,26.47%的学生在有人抱怨没座位后会感到羞愧,可是有不分学生认为大家都占了我不占就吃亏 ,于是默许了这种行为方式,迫于形势加入占座大军。这种自私自利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这样的行为一方面没有维护自身的利益,即平等的享用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主观上纵容了占座这一现象的持续,以至于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一直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调查中发现64.52%的学生在看到图书馆或自习室位置被占满后,会选择离开继续寻找其他座位,只有19.41%学生会拨开别人占座的书或其他占座工具,然后继续学习。

  (四)学校教室资源不够或并没有完全开发

  我们都知道各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办公区域,但是因为分配不合理或其他活动占据又没有事先通知学生给学生带来了麻烦。据调查发现44。12%的学生认为占座是因为学校人多,资源稀缺,人多教室少占座实属无奈。55。88%的学生认为解决占座问题的措施是要提供更多的座位。而且有些时候社团活动或者学生会部门开会,寥寥几个人也要占一个教室,也影响了学生对学校资源的使用。另外,我们还发现在周末或者没有什么课的时候,有些教室并不开放,可能是出于教室公共设施的保护,但这些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能狗缓解学生占座严重的情况。在调查中,我们对比了中心校区和城南校区,发现中心校区图书馆的利用率远低于城南校区,一方面是中心校区正在建设中,图书馆和自习室离宿舍区之间的交通不怎么方便,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是在城南校区学习,人多资源少,这样造成了资源的分配不合理,大大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以至于城南校区的占座更为严重。

  (五)学校监管存在问题

  图书馆在学生占座问题上管理的较为得当,而自习室或一般教室的占座管理就不容乐观。据调查,91.18%的学生采用在座位上放书或者物品占座,而图书馆在每天闭馆前会清查留在图书馆的占座工具。相比较而言,自习室则没有严格执行每晚清查占座的规定,纵容了占座之风。而调查也显示,29.41%的学生认为占座的原因是学校相关的管理不是很有效,而26.47%的学生反映要安排学校工作人员对占座现象进行严格管理。

  (六)解决占座问题的必要性

  占座已经成为学校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成为学生自习必须进行的理所应当的手段,但是占座侵占了别人的学习空间资源,不利于公共资源的公平使用,这必定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大部分人在占座过程中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调查显示,26。47%的学生因为占座丢失过课本、书包等贵重物品,17.65%的学生在占座过程中与其他人发生过争执,5.88%的学生在因为占座和管理员发生过争执,这从侧面反映出占座所隐藏的安全隐患。对于占座问题解决的必要性上,70。59%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

  B:占座原因的分析:

  1、图书馆或自习室的学习氛围好。图书馆和自习室内十分安静,大家都在认真学习,没有宿舍内其他人的干扰,并且图书馆和自习室有空调,对学生而言很有诱惑力,是自习的好场所。此外图书馆资源丰富,可以随时借阅所需的书籍,也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大学生就业和考研的压力导致学习热情的增长。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就业率和就业前景不容乐观,而考研也是这些大学生选择的另外一条道路。据官方统计,20xx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人数达高达180万,并且有逐年升高之势。众所周知,考研之路充满艰辛和压力,为此大家不得不更加努力的复习,图书馆和自习室是大家心中长期稳定的学习场所,这使得图书馆和自习室本来就不多的座位变得更加一座难求。

  3、大学考试导致占座严重。为了应对大学的期末考试,以及其他资格证的考试,平时学习认真的同学要在考试之前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度、系统的复习,而那些平时不认真的同学,则要在考试之前进行突击训练,所以每次考试之前的占座现象就更为严重了。

  4、大学生自身素质不高。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过于重视维护和保障自己的权益,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根据《大学生占座心理调查与分析》揭示的学生对占座现象的普遍态度表明:多达60.14%的大学生占座时的心理表现为心安理得,仅有17.22%的大学生占座时会内疚;高达83.49%的大学生认为占座并不代表道德素质低下;66.98%的学生认为自习室占座是合理的。

  5、从众心理在作祟。尽管一些学生初始认为占座是一种不文明行为,但是从众心理致使这种心态慢慢变化,久而久之也跟着一块占座。很多人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将占座逐步合理化,后来的人可能会因为没找到座位而感到气愤,但也不会去坐被人用纸条占了的位置。无形之中,这中默认的“潜规则”被大家认可了,没有谁会刻意地破坏它。大家总想着去占座,并且要赶早,否则的话座位就都被人占去了。这种从众心理在大学生中是绝不鲜见的。

  6、学校的管理力度不够,方法欠缺。虽然大家都希望能够公平的'利用的公共资源,但是大多数高校对治理“占座”现象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频繁的对占座行为进行干预势必也会影响其他认真学习的同学。再加上占座行为也难以清楚地界定,处理占座问题需要大量的精力。管理制度的缺乏、管理方法的不当导致占座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六、解决占座问题的措施

  (一)行政管理机制调节

  1、扩招应考虑学校容纳力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出现严重的占座现象是因为人多资源少,这就让我们联系到了大学的扩招。为了达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举措:建立二级学院、发展私立高校等。但是一个国家和区域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既包括量的增长,也包括质的提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扩大招生,但一定要考虑学校到底有多大的容纳力,这才是对学校、对学生、对社会负责的正确态度。学校应适当根据形式减少扩招人数以缓解教育资源压力。

  2、扩大教学资源的建设面积

  对于学生反映的学校座位不够,教室拥挤,学校可以尽可能地增加自习教室的数量,或者增加教室座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在学校财力允许情况下,扩建或改建一些教学楼和教室,各院的公共教室和自习室互相开放,但又有统一的管理制度,保证教室的合理有效使用。

  3、提高校舍利用率,把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能适当缓解占座问题。

  学校可以将一些不用的会议室或者学生活动中心交给学生无偿使用。对于一些有联系的专业课或其他课可以安排大课进行教学,这样可以缓解一部分学校资源压力。另外,针对一些特殊人群,比如组队自习的或者情侣,学校可以开设情侣自习室或者小组自习室,并集中在一起,这样也可以避免出现一个教室就只有几个学生的现象。

  4、学校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有序的进行管理。

  占座现象的蔚然成风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校管理的疏忽,纵容了这种现象的蔓延。所以学校可以出台一系列学校资源使用规章,明确学生使用学校教室的权利和义务,占座毕竟也是学生学习一方面的体现,所以没有必要命令规定不准占座,但也必须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作为衡量的尺度。在管理制度上,可以组织专门人员负责这一事物,适时地监督学生占座,对于那些久占不坐的、一人占多人位的进行遏制,杜绝占而不用的浪费现象。对于那些放物品进行占座的学生,管理人员可以定期清理教室占座的物品,放在一个固定的地点,让学生领取。

  5、合理安排上课时间

  对于课堂的占座现象,大部分是专业课占座较为严重,因此学校可以平衡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标准,适当减轻专业课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加强选修课的管理,平衡学生对于选修课和专业课的态度。

  另外,上课的教室和自习教室会不平衡,导致学生自习人过多,促进了占座现象的发生,对此,学校可以整体规划,合理统筹安排所有课程安排和各个班的上课时间,争取同一时刻上课人数和自习人数保持平衡,以及上课教室和自习教室数保持平衡,这样可以适当避免占座过于严重的情况。

  (二)道德机制的调节

  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占座的现象的处理是应该加强学生道德教育,提高学生自身的觉悟和修养。通过影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意志和动机调节大学生的行为活动。

  1、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正确引导。

  引导学生注重平时学习,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阶段性学习成果的考核,引导学生重视日常的练习和训练,平时知识掌握的牢固,也从主观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客观上也缓解了大学生占座严重的现象,避免在考试前夕出现占座的高峰阶段。

  2、培养大学生自律的习惯,大学生自主管理。

  大学生毕竟已经有自主行为能力和控制能力,对于像高中那样安排固定的座位、安排固定的自习区域等强制性的措施效果并不会很好,所以可以适当的让大学生自己参与管理,互相监督,通过角色的转换逐渐放弃自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共同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些活动,让改善占座之风,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做到“人在书在,人走书离”,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向上的校园氛围,从而使占座现象从校园里彻底消失。

  结语:大学生占座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不可能一时之间消失殆尽,解决大学生占座问题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学校方面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使学生在学习时刻得到座位保障,另外,学校也得加强监督管理;而学生方面则要积极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尽量避免占座行为的发生

大学生现象报告 篇5

  学院和大学是高材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地方。大学生也被认为是高素质的人。然而,如今大学生作弊越来越普遍,一些学生并不以作弊为耻。前几天,一份相关调查报告显示,6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或同学在大学里犯过错误。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xx人进行了调查。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现在大学生作弊现象普遍,50.6%的受访者建议严格考试纪律,坚决杜绝大学生作弊。受访者中,51.2%是学生或毕业生。

  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说作弊在大学生中很常见。

  ,湖南某大学汉语言学院大一新生,上学期英语课不及格,补考依然不及格,需要复试。和同学交流的时候发现有同学作弊,考上了,所以她也有这个想法。大一的时候,她英语考试作弊:“当时我室友坐在我前面,我能看到她放在桌子上的答题卡,我就抄了下来,最后顺利通过了考试。”

  这次经历尝到了甜头,大二开始在其他科目作弊。她尝试了很多方法——考前探查考场,把答案写在纸巾上,把重点答案先写在书桌上,等等。她发现老师在结束考试的时候是最迷茫的,所以她可以趁机四处走走看看别人的考卷,快速做好答案不确定的题。这些都是期末考试用的,每次都能成功。平时考试监考老师太松,她会直接把书拿出来或者用手机。许文的情况不是这样。60.4%的被调查者确认自己或同学在大学时有过出轨行为,66.6%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中出轨现象普遍,21.9%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普遍。

  (音译)是山西省的一名大学毕业生,大二时他选择了经济学作为第二专业。经济学涉及很多数学和统计学的课程,但是文科生数学不是很好。为了通过考试,她开始作弊。“考试期间我和几个同学会一起工作。有的人负责找之前的考题,有的人整理答案,有的人缩小答案。”王蒙说,双学位考试作弊现象普遍,作弊的学生不会觉得彼此尴尬。在她看来,有很多不公平的考试。她考文秘证的时候听到老师直接答应学生交钱,老师也会照顾和她亲近的学生。

  问卷调查发现,54.0%的受访者认为作弊是可耻的。但12.6%的受访者并不觉得丢人,33.5%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至于作弊,54.3%的被调查者认为不诚实,53.4%的人认为对他人不公平,34.7%的人认为作弊的学生应该受到严惩。但30%的.受访者认为出轨可以理解,5.7%的受访者表示没什么。上海市社会科学协会和上海市信用研究会联合开展的20xx年“上海市大学生信用指数调查”显示,大学生将作弊行为排在不诚信行为的前列,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作弊行为仍有正确的认识。

  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应该严格遵守考场纪律

  说,高中逃课的老师可能会给父母打电话,但是大学逃课一个月的老师可能不会被注意到。文科专业大一课程很枯燥。她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不作弊也过不了考试。“许多学生缺乏学习和应对考试的意识和主动性。平时不学习,临时抱脚。”20xx年湖南大学法学院辅导员王庚祥认为,大学生作弊主要是因为害怕专业不及格。当对一门课不及格的恐惧超过了对考试作弊被抓的恐惧时,学生很有可能作弊。但大学生作弊也有一些客观原因:“现行的考试形式和评价体系过于僵化和单一,只注重期末考试成绩而忽视平时的表现。当然,防止学校作弊的措施需要改进。”

  38.3%的受访者认为部分学生只想混文凭,38.0%认为部分学生会遭受作弊,37.2%表示部分学生在应付考试,36.6%指出作弊成本太低。此外,还有一些原因,如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我意识和主动性,学生之间相互屏蔽,考试困难。而一旦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一些学生的作弊行为不仅会影响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公平评价,还会导致一些学生的心理失衡。从学校的角度来看,不仅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而且破坏校风。心态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想找捷径。

  怎样才能停止出轨?50.6%的受访者建议严格考试纪律,47.7%的受访者认为应提高教学质量,46.7%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大处罚力度,41.3%的受访者认为应创新考试方式,40.9%的受访者建议加强诚信教育,38.5%的受访者认为应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王庚祥认为,学校应该完善对学生的考核机制。不仅要看考试成绩,还要注意平时的表现。当然,学校也应该加大对考试作弊的惩罚力度。红梅认为,要从他律和自律两个方面杜绝作弊。自律是提高个人素质,他律取决于学校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取决于个人信用体系及其数据库的建设。完善奖惩机制,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付出代价。高校应加强信用宣传,让学生了解如何维护自己的信用。“学生的信用意识提高了,进入社会后还能带动身边的人,使整个社会的信用程度提高了。"。

  你在大学里犯过什么错误吗?在欺骗中表现出不诚实,对别人不公平,对自己不负责任。如果学习不够努力,就要调整状态。即使看到有人作弊,如果知道是不诚实的行为,为什么还要学习?总之,无论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作弊都应该永远被禁止。

大学生现象报告 篇6

  高校乃是高材生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地方。大学生,也被一致认为是高素质者。然而如今,大学生作弊现象越来越常见,更有部分学生对作弊见怪不怪、不以为耻。日前,一项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六成受访者表示自己或身边的同学在大学期间作过弊。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对20xx人进行了一项调查,有2/3的受访者感到如今大学生作弊现象普遍,50.6%的受访者建议严格考场纪律,坚决杜绝大学生作弊。在受访者中,有51.2%是在校生或毕业大学生。

  2/3受访者表示大学生作弊现象普遍

  就读于湖南某高校汉语言学院的徐雯大一上学期英语课程挂科了,补考时还是不及格,需要重修。在跟同学交流时发现,有同学作弊通过了考试,于是她也有了这种想法。大一下时她在英语考试中作弊了:“当时我的室友坐在我前面我能看见她放在桌上的答题卡,于是就抄了,最后顺利的通过了考试。”

  这次的经历尝到了甜头,大二时她开始在其他科目考试中作弊。她试了不少方法——考前探查考场、将答案写在纸巾上、把重点答案先写在桌子上等。她发现考试结束老师收卷时最混乱,可趁机走动看看别人的考卷,把没确定答案的题目迅速做好。这些都是在期末考试时才用,而且每次都能成功。平时的测验监考太松,她会直接拿书出来看或使用手机。徐雯的情况并非个案,有60.4%的受访者确认自己或周围同学在大学时有过作弊行为,66.6%的受访者感觉大学生作弊现象普遍,21.9%表示非常普遍。

  山西一高校毕业生王檬在大二时选修了经济学作为第二专业。经济学涉及到很多数理、统计学的'课程,而文科生的她数学不太好。为了通过考试,她开始作弊。“我和几个同学在考试时会分工合作,有人负责找以前的考试题,有人整理答案,有人将答案缩印。”王檬说,在双学位考试中作弊现象很常见,作弊的同学彼此间并不会觉得不好意思。在她看来,不公正的考试现象也很多,她曾在参加秘书证考试时听到老师直接向学生保证交钱保过,该老师在给分时也会照顾与自己亲近的学生。

  此次的调查表发现,有54.0%的受访者认为作弊可耻。然而竟有12.6%的受访者觉得不可耻,33.5%表示不好说。对于作弊行为,54.3%的受访者认为是不诚信的表现,53.4%认为是对别人的不公平,34.7%表示应严惩作弊的学生。然而,有三成受访者认为作弊是可以理解的,5.7%的受访者表示这不算什么。上海社科联和上海信用研究会联合开展的20xx年“上海高校学生信用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将作弊行为排在失信行为的最前面,说明多数学生对作弊还保持正确的认识。

  半数受访者表示要严格考场纪律

  徐雯表示,高中翘一节课老师可能就会打电话叫家长,但大学翘一个月的课可能都没人发现。文科专业大一课程比较枯燥,她完全没有学习兴趣,不作弊就过不了考试。“很多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对考试应付。平时不学习,临时抱佛脚。”湖南大学法学院20xx级辅导员王耿翔认为,大学生作弊主要是害怕挂科。当挂科的担忧超过了考试作弊被抓的担忧时,学生就极可能作弊。但大学生作弊也有一些客观上的原因:“现在的考试形式、评价体系过于僵硬单一,对课程只注重最终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平时的表现。当然,学校防作弊的措施也有待完善。”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38.3%的受访者认为一些学生只想混文凭,38.0%认为部分学生觉得不作弊吃亏,37.2%表示有些学生对考试持应付态度,36.6%指出作弊代价太低。除此之外,还有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同学间互相包庇、考试难度大等原因。而且一旦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部分学生作弊会影响到老师对每个同学的公平评价,也会引起部分学生的心理不平衡。从学校角度来说即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也破坏了校风。一旦形成思维定式,将来工作遇到困难就会想找捷径。

  怎样才能杜绝作弊现象?50.6%的受访者建议严格考场纪律,47.7%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46.7%表示加大惩罚力度, 41.3%觉得应创新考试方式,40.9%建议加强诚信教育,38.5%表示要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王耿翔认为,学校应改善对学生的考核机制。不仅要看考试成绩,也要注重平时的表现。当然,学校也要加大对考试作弊行为的惩处力度。洪玫认为,杜绝作弊要从他律和自律两个方面入手。自律是要提升个人素质,他律一方面要靠学校建立并执行相关制度,一方面建设个人信用体系及其数据库。完善奖惩机制,让守信者获益,让失信者付出成本。高校应加强信用方面的宣传,让学生懂的维护自己的信用。“学生的信用意识提高了,进入社会后也能带动身边的人,这样整个社会的信用程度就提高了”。

  你在大学时有作过弊吗?作弊行为时不守信的表现,是对他人的不公平,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如果是自己不够努力学习,那就应该调整状态。即便是看到别人在作弊,既然知道这是不守信的行为,那又为何要学习?总而言之,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作弊行为总是应被禁止的。

大学生现象报告 篇7

  引言:难道只有“一个讲台和一块黑板”才是课堂?很多大学生如此发问。时下大学校园里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大一是“实习生”,观察积累,瞅准机会,偶尔逃之;大二是“熟练工”分轻重缓急,酌情逃之。大三大四是“老油条”,逃课没商量。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高校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的逃课率在25%以上,至于哲学等公共课则高达50%。逃课成了“必修课”,必修课成了选修课,选修课相当于没课—— —在大学校园里流行的这句话成为一些大学生的真实写照。面对逃课一族,很多人批评大学生叛逆、自由、散漫。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很多高校,名师的课堂总是“人满为患”。对大学生逃课不能简单地求全责备,相反要引起我们对高等教育的反思。大学生逃课现象应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自律能力不够、放任自流;另一方面学校应该认真反省,课程安排得是否科学、讲课内容是否陈旧。专家认为逃课其实也是一种选课,喜欢的课可以随便去听,不喜欢的也可以不去。在他们的经验里,大学那些课程无所谓,一定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在这方面机械化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硬制度搞得学生“毫无自由”。众所期待的是,管理应该更人性化,应更大程度上尊重学生求知的选择。

  一、问题的提出

  1、为何选择研究“大学生逃课”?

  在这个全球经济高速发达的时代,因为我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这句至理名言,因此,愈来愈多的人选择继续读大学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实现人生的目标。

  可是,我发现对于在读的大学生,或者曾经是大学生的,甚至还在为大学而拼搏的高中生都很理所当然地认为:“大学生逃课是很正常的”。如今的校园里却弥漫这一种逃课的风气,而且这种不良风气的扩散范围广,持续的时间长,对校园文化有很大的破坏性。可想而知,如今大学逃课现象已严重影响到高校的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与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

  现在大学里流行一句话:“新大学三门必修课:谈恋爱,逃课,重修。”逃课成了大学里一个普遍的现象并且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由地支配过自己的时间;我们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远离过父母和老师的严格管教;我们恰好又处在这样一个不安分的年龄。我们追求个性、崇尚自由、渴望刺激,甚至标榜另类,我们一次次地从课堂上逃离去寻求所谓的“自我”,并且心安理得地重复着同样的一句话:“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心态令我们再也无心听课,然而,当四年的大学生活将要悄然逝去的时候,两手空空的我们是否该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大学生活是完整的吗?

  随着市场经济话语权的扩张,在高校经历了几次大“扩招”之后,高校的教学与管理不断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其中克服大学生逃课就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因为无论是从逃课的相对数量,还是从逃课的历时态、同时态来看,逃课都不再是个别学生‘羞答答’的行为,而是已具有相当普遍性的一种轻度的校园越轨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当今大学中从未逃过课的学生几乎为零。在大学里基础课逃课率一般在25%以上,专业课的逃课率在20%以上,至于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史等公共课学生到课率仅有50%左右。

  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逃课一直都是很敏感的话题。空空如野的教室,寥寥无几的学生还在昏昏欲睡,不管讲台上的教授如何激情四溢,唾沫横飞。我们逍遥的利用本该在宝贵的课堂接受知识的时间在做那些看似重要无比的事情。我们到底怎么了?让我们无限期待和神往的大学课堂是这个样子吗?难道我们的青春应当这样记录吗?逃课真的该成为我们的时尚吗?大学生逃课现象非常普遍,许多大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这影响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与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校大学生逃课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大学生的质量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克服大学生逃课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通病”和难以有效根治的“顽疾”。所以,本次将通过对我校大学生逃课的调查研究,找出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我们能够尽可能快的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改变我校教学模式,加强我校教师、学生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尽早解决大学生的逃课问题,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学术的角度。此次选题并不是本着新颖与创新的角度,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究可谓不少。而再次选择这个主题是为了能够通过客观的调查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最重要的是与之前的研究形成比较,从而有利于达到借鉴的目的,完善学校的管理与教学模式。

  (2)现实性角度。目前“大学生逃课”这一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深刻认识、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

  (3)宏观的角度。“大学生逃课”从表层看来,似乎只不过是大学的一个正常的现象,但是它却关乎着学生本人的自身素质,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并且对于学校、社会乃至国家未来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二、研究问题的背景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还十分短缺,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虽然已达17%,但与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60%左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中国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必须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在历经了千辛万苦的求学竞争之后进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却有许多人时常逃课。

  20xx年以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出台,高校规模得到迅速扩大,更多的学生圆了大学梦。据最新数据统计表明,中国高等学校的毛入学率达到20%,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就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时,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学生们却出现了“逃课”现象,而且越来越普遍。其实大学生“逃课”,现今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它从出现到成为“热点”,再到成为一种现象,也不过只是五六年的时间,这不得不让我们去思考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高校扩招以来,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有机会步入理想中的大学校园,实现青春的梦想。但大学却并非一些人心目中的殿堂,当不少大学生感受到大学所带来的压力时,彷徨和困惑接踵而至。此时,逃课程了他们逃避现实的方法之一。大学生逃课现象并不罕见,不少大学生基于心理压力、情感因素,个人情绪以及身体不适的原因,往往将逃课作为最好的对付办法。

  “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 “大学生不逃课是件奇怪的事”,如今像这样的话语在大学校园里极为流传。时下大学生逃课就这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对各高校来说是一个难题,也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逃课问题,在当前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只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逃课问题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种种问题中较为重要的问题.关于逃课,前苏联心理学家季亚钦科是这样定义的,/逃课是指学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没有按照既定时间和地点去上课的一种旷课行为。目前,我国高校学生逃课问题比较突出,名牌大学和大部分重点大学的逃课情况,尚处于正常状态,一般院校和高职高专的学生逃课问题就比较严重了,逃课率偏高,而且大都属于消极逃课范围。

  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逃课是一种典型的学生失范行为,使对教育习俗和教育规章的双重违背。这种越轨行为不如违法、犯罪行为危害性大,但当逃课不再是个别行为群体中大部分人的态度也由反对到不置可否甚至赞同时,这种越轨行为对教育规范就有了相当强烈的冲击作用,甚至会引起学校秩序的混乱。

  逃课成风首先与高等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巨大差异有关。拿我来说,在中学为了高考而炼狱的时间太久,刚进大学时,那种自由、放松的意识就很强烈。并非我不求上进,而是那种松懈、散漫的态度,有时完全是不自觉的内心反应。归根结底,这是中学与高等教育之间没有有效的过渡通道,只能靠学生自己摸索和适应造成的。在我看来,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带来的持续影响,造成上大学后逃课还是轻的。不是还有人堕落、退学甚至自杀吗?

  一些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教师的授课方法不当,也是导致逃课率高的重要原因。比如,政治理论课高中就学过一遍,大学还要学一次,叫人如何提得起兴趣?而且,一些老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内容毫无新意,令人感觉索然无味。即使不逃课,也大多以睡觉、看其他书等方式混过去。我发现,国外众多高校都喜欢采用“讨论班”的方式上课,让学生在底下阅读大量材料,然后到课上互相辩论的做法很好。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不多试一试呢?

  三、文献回顾

  “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这是如今在大学最流行的一句口号。一个大学生介绍了学校时下流行的逃课“等级观”:大一是“实习生”,观察积累,瞅准机会,偶尔逃之。大二是“熟练工”,分轻重缓急,酌情逃课,大三大四是“老油条”,逃课没商量。

  比较早的分析大学生逃课的文献是《目标与手段的背离——大学生“隐形逃课”的社会学分析》(20xx年),也是唯一一篇仅就“隐形逃课”行为讨论的文章。作者将隐形逃课定义为“学生按时来上课,似乎也在认真听课,但实质则‘形在而神不在’,从不听老师讲课,只顾自学其他知识(如英语、计算机等)。”运用默顿的“动机理论”,作者得出结论是大学生隐形逃课是市场取向的理性和功利性选择,是学生的正当目标无法用正当手段实现的一种合理的异化,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制度层面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学者对逃课行为的性质定义也不同。几种典型的观点是:

  ①经济学的视角。考虑到成本和风险因素“逃课是行为人在约束条件下要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选择行为”:

  ②从教学过程出发。逃课是教与学过程中的一种反向的行为表征;

  ③教育社会学的视角。逃课是一种典型的学生失范行为,应实施有效的教育控制;

  ④从理性行为理论或理性选择理论来看,大学生逃课是“一种有目的的理性行动”。

  研究者对于学生逃课有不同的归因,基本覆盖在以下三个方面当中: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学校管理松散。

  ①学生方面:

  ——进入大学后对于建立新的学习动机的不适应。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要完成三方面的适应过程,即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变以及对自我认识的改变。如果没有及时建立新的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再加上生活方式不适应,容易对上课形成无所谓态度,放松对自己的监控。在学习和考试中持有“避免失败”学习动机的学生逃课次数明显高于“追求成功”的学生,学生如果人为几节课不上不会影响自己考试不及格,不会导致他们失败的耻辱感,这种“避免失败”的动机也会增加他们逃课的次数

  ——持不同的学习观会出现不同类型的逃课后行为。大学生的学习观指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基本看法,主要反映大学生对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认识。有什么样的学习观就有什么样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行为。坚持“自由学习论”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和控制能力,逃课是为了集中经历于有助于个人成才的课程,放弃认为对自己未来发展不大的专业及课程。反映出学生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期望无法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所提供的专业教育中实现。家庭背景好的学生更倾向于“60分万岁”,逃课可能上网、睡觉、打牌,家庭困难的学生逃课可能是做社会兼职以完成学业。毕业压力小,就业压力大,使学生置疑课堂教学内容的社会认可度,学生行为呈现一定盲目性,主要表现在盲目考证、盲目考研、盲目提前离校找工作或者盲目放弃。

  ——同伴群体的影响。大学生同伴群体中的同伴压力能影响学生对学校和学习的态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从逃课的行为上看,学生或者是赞同他人看法,认为逃课是正常现象,或者在特定情境中采纳逃课,或者是长期逃课而将逃课合理化。

  ②课堂教学方面:

  ——教师的个人风格,包括知识层次、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师生的关系等对大学生是否愿意上课有直接的关联,同时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面临两难境地即如何选择适应学生发展水平的内容。

  ——课程考核标准松散。考试题基本上是考记忆力,许多逃课学生都有考前“突击思想”以应付考试。

  ③教学管理方面:

  ——对于逃课行为的“软约束”。虽然大多数高校的《学生手册》中明确把旷课作为一种违规违纪行为,但是这一制度约束往往并不一定非常严格的执行,一项猜测的原因是严格考核的费用太大,最直接的就是处分太多影响学校声誉。另外教师常常在学期开始是验证声明旷课对课程成绩的影响,或者采取点名制,但实际上也并不一定严格执行。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归因,得出的控制学生逃课行为的措施也略有不同,大致有:

  ①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教育,并且创造多种多样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发展需要。但是严格限制大学生毕业资格,实行“宽进严出”政策

  ②充分发挥“两课”在大学生学风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学生的防变能力,加强就业观教育

  ③学校日常教学管理亟待改革,包括分级教学、培养教师服务主体的教学观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优化课程设置、改革完善教学管理模式、发展网络教育

  ④建立逃课的检测评估制度,把大学生逃课率作为考核高校办学质量的一项内容。

  从总体上看,在这些研究中,以问卷调查和经验性论述为主,除了陈扬(20xx)采用叙事研究方法对一个典型个案做的研究,还没有见过有关这一课题的质的研究。没有系统的量的研究,这些调查都是小范围的、浅层次的事实描述,而且尚未得出一个反映总体的准确的逃课率。至于学生逃课的深度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控制学生逃课等却偏重于群体的探讨。宏观的面上指导其实对具体化的操作指导及其有限,总觉得有“隔靴搔痒”之感。因而我认为微观意义上的研究要大大加强,这样才可以让理论的研究服务于实际的人,而不是让调查结果和研究结论停留在“思考建议”的阶段。

  回顾文献的结果表明:大学生逃课这一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的原因及其复杂,并非三五条提纲挈领的理由所能囊括。逃课现象的存在有其复杂的原因,因而不能单纯依靠惩罚制度来消除。而且在看到逃课现象普遍存在的这一事实的同时还应该反思的是教师的教学成效、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本次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收集有关漳州师范学院本科学生的逃课情况的数据,用相对系统的.经验资料和统计分析,来客观描述大学生逃课的整体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和举措。

  四、研究设计

  1、调查对象的抽取。

  本校虽然名为师范院校,但是其所设置的专业是综合性的,师范与非师范、文科与理科并存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而一般的观点是师范类的学生相对于非师范类的学生会更加勤奋,逃课相对也较非师范学生的概率低。毕竟,他们中的更多数人以后的就业方向会更多的倾向于在学校任教,所以也就能够更快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给自己做出更准确地定位。而非师范类的学生将来选择的范围将广泛得多了。所以他们要追求更多更泛的知识与技能。或许他们会认为单单接受课堂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可想而知,他们将是我们此次研究主题的一大对象了。还有就是男女生的逃课比例也是有差别的。因此,我们抽取的对象是比较全面的,而且还根据学校的女生比男生多,进行有比例地抽取。本次的调查对象是大学四年的本科生,由于这个学期大四的学生没有课时,调查年级从大一至大三。对全院的所有本科系别进行比例性抽取。

  2、主要的假设与设想。

  大学生逃课不是一句“是与非”就解决问题的简单现象。有这样一种有趣的矛盾现象,即大学生逃课之后虽然“教室空空”,却出现了“图书馆爆满”场面。学生普遍反映,从内心讲他们愿意学习,逃课的同学大多数是去图书馆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书,或者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以增长能力和才干。他们认为自主学习得到的知识更牢靠、有效。大部分教师则认为不能肓目的指责学生。这是与我们通常批判的状况有所差别的一种现象,可以说是不能过于批判的一种积极倾向。因此,通过对师院学生较为全面的调查,认知他们逃课的理由,逃课去向,逃课后的想法、态度等的调查,以便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我们能够尽可能快的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改变我校教学模式,加强我校教师、学生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尽早解决大学生的逃课问题,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3、问卷设计。

  根据研究的总目标和有关的设想,我们的问卷设计了由三大部分、总共24个问题组成的自填问卷。问卷内容涉及个人基本情况、逃课行为情况、逃课态度情况等大的方面,该问卷经过了几次修改和试用后最终正式用于研究中。

  4、说明研究人员组成

  小组名称:06社本班的调查小组

  组长:陈艺勇

  小组成员:周美雅雷谕张白容刘蓝琳黄小花孙义茶陈宇丽吴艺婷冯金龙林光顺

  指导老师:邓宁华老师

  5、研究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

  研究时间进度:

  20xx年10月—20xx年11月为调查准备阶段,选题、确定研究问题,查找文献并进行文献的回顾,制作调查问卷,分配组员任务进行调查,完成开题报告。

  20xx年11月—20xx年12月为整理分析资料阶段,主要工作:搜集资料;统计分析,不断地分析资料,写出课题思路和大体框架,并交给老师接受其指导。

  (在其间,我们组进行经验观察和资料收集,对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情况不断进行监控,直到如质如量的完成。)

  20xx年12月—20xx年1月为成文阶段,认真地以论文的形式写出调查报告,完成任务,并交于指导老师。

  经费使用:整组文献以及问卷的打印及复印:30元左右

  个人上网查阅资料以及打印电子版的格式的网费:20元左右

  最后,个人上交的打印稿:2.8元左右

  五、调查方法、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主要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为主,并把文献作为间接资料。是以问卷的形式采用多级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的抽样方式进行调查,e.g.大学——院系——年级——学生的模式。通过网络、文献、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对师院同学采用当面访问、问卷调查、经验总结、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方位研究。另外,还进行个别的访谈。通过与部分学生与教师的访谈,收集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具体表现和逃课的深层原因信息,与问卷调查结果互为比较。

  六、结果与资料分析

  1、从大学生个人的基本情况看,采用关联度来进行分析。据统计,师院学生的家庭户口属于农村城镇以下包括农村城镇的比例是占总调查的65.4%,县级城镇的家庭户口的占24.1%,其他的仅有12.5%是地极以上城市。再看看他们逃课的情况,经常逃课的仅占2.7%,一般般的占10.7%,而很少或者几乎没有的占了86.4%。由此可以看出,从师院的学生的总体情况看,家庭户口为农村的家中会有较多的兄弟姐妹,父母要供应孩子的上学费用,家庭负担将是很大的,这也使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能够更加懂事,了解父母的不容易,从小灌输的思想促使他们的行为会相对较为规范,学习态度较为端正。当然,也不能排除一些顽固不化,行为不良的恶习的存在。

  2、从大学生逃课的行为看,由上面的分析,逃课的学生不会占特别大的比例,而且据调查数据:课堂上,选择认真听课的占60.7%,其他的是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此外,还对他们逃课的去向进行调查发现,逃课他们一般做什么?

  上网7.1%;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41.1%;运动8%;去逛街购物10.7%;与男(女)朋友在一起1.8%;学生中有59.8%还是赞成尽量去上课的,人数占了所调查的一半以上。

  3、逃课原因分析

  好不容易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本应珍惜时光好好学习的大学生,为什么时而不断!隔三岔五地逃课?如此触目惊心的逃课现象,其背后隐藏了一些值得深思的原因。

  逃课原因统计分析:

  睡眠不足,情绪低落,没精力上课45.1%

  听不懂,老师讲课很无聊,跟不上老师,上了也是白上41.2%

  我觉得课程太简单了,没必要听老师讲16.7%

  做兼职,学生会、义工联的工作等,实在有事29.4%

  老师不经常考勤,或者不喜欢某个老师或者同学7.8%

  就是不想上,反正去了也是睡觉,没什么收获24.5%

  考上大学了,应该像“传说”中的大学一样犒赏轻松自己3.9%

  学生逃课的原因众多,以上表格所列的事比较典型的一些逃课的原因。

  4、对策

  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体制,构建和谐的课堂秩序,更新教学内容,寻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新思路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调查统计结果中,有77.5%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改善课堂教学方式。可见课堂和教师是导致他们逃课上网的首要因素。建立或改革并健全教学效果评估管理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是解决这个问题前提。“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居主导地位,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影响学生的思想。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效果评估管理机制沿用传统的方式,虽然高校的教学改革在不断进行,但是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潜意识影响仍然存在。许多老师由于自己以前接受长期的应试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无形之中将应试教育的思想运用在课堂上,缺乏教学之开拓精神使高校教学改革步伐依然滞后社会需求的发展,很多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水平和能力不能适应这种需求变化。学生普遍认为知识渊博、讲授内容丰富、思路清晰、分析透彻、逻辑严谨、敬业勤勉、风趣、诙谐的老师最为他们接受,但是目前能够达到这个要求的教师比例比较小。

  随着新技术地出现和学科地交叉发展,这种当时能够体现效果的机制已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逐步暴露不少问题,如学生教学意见反馈不及时,教师接受意见是否改进跟踪不到位或错过等等。这严重阻碍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影响了教师教学意识的加强和教学思想的改进。把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效果监控机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进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建立基于良好的教学效果评估管理机制的教学方式、方法和课堂管理,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激情,以深深吸引着大学生,让同学们感到每堂课都有所启迪和收获,很多教师追求教学生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照本宣课,而忽略了课堂管理,只要求学生顺从和狭隘的遵守,而互联网恰好给了他们一个这样的发泄窗口因此灵活、有效构建和谐的课堂秩序,活跃课堂气氛,将会积极培养学生的民主心态和潜意识,从而使他们的对课堂有一个健康心理,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5、调查结果

  本次的调查对象是大学四年的本科生,由于这个学期大四的学生没有课时,调查年级从大一至大三.调查主要以显形逃课为主题,共发了140份问卷,收回112份,经整理确认有效问卷112份.这次调查按年级和性别为主.其中有理工类和文史类的学生。

  调查结果表明:

  ①从整体上来说,逃过课的学生比率高达60%。

  ②从年级上来说,随着年级的递增逃课的人数由递增到递减,呈现“波峰”状.从表二可以看出,大一逃课率占总人数的15%;大二逃课率占整人数的29%;大三逃课率占整人数的15%。

  ③从性别上来说,男生的比女生的逃课率高出27%。

  七、总结

  无论有多少正当的理由,逃课成风毕竟不是正当的,它严重影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情绪,也打破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也就是说,对于逃课不管肯定不行,关键在于怎么管。考勤永远只是一种手段,而不应成为教育的目的。现在的考勤制度都是治标不治本,不仅引起学生的强烈反感,还逼得学生们想出了种种应对之招。为了应对考勤,同学之间互相帮忙代答,甚至人帮忙上课的情况屡有发生。至于在课上看与教学无关的书,甚至打瞌睡的更是大有人在。在教育理念上,大学本身需要扭转非要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固有观念,完全可以采取更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传输知识,引导他们研究和学习。同时,也应该有这样一种机制,让学生有渠道针对教学提出问题,进一步完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里,逃课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正在引起更多关注,这是件好事,关注才能引起重视,并进而获得解决。要杜绝大学校园的逃课现象,单纯地“堵”解决不了问题,应对之策是疏导,各方都应作出积极的努力。学校应改革不合理的教育体制,采取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并鼓励老师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最大限度上凝聚课堂人气。当然,作为学生,更应明确学习目标,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时光,不要在逃课风潮中迷失了努力的方向。

  八、讨论

  通过本次历时一个学期的的调查研究,我们对这个课题有刚开始选择的萌芽了解到现在对大学生选择逃课的理由与态度,我们都能够更深刻地意识到逃课的不良影响。就算师院的老师再年轻,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多么无趣等一大堆的缺陷,但是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想,既然是老师,他必定有我们所没有的,具有我们可以吸收的,也许不是他的阅历,不是他的学识,但或许是它的人格魅力,道德修养等,因此,我想我们的不必去批判老师,批判学校,而应该去发现,去寻找我们所没有的,可以获得的。

  作为一个大学生,在此给各方面几点建议,或许能更好地满足学校、老师、学生等的需要:

  首先,对学校来说,搞好教学基础设施的配置,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调整课程安排,取消某些专业性不强的课程,如家具,工业专业的物理,化学,语文课程等,从而使学生感到自己学到的东西很有用,而不是在纯粹地浪费时间。不要把专业性的课程都留到大三大四才教,应当让学生过早得了解专业知识,知晓自己专业的社会动态,否则学生的心理是难以接受的,现实的生活让他们也没有精力再安心的学习。同时学校应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建立一些可供学生实习的地方,增进知识的应用,让他们感到学习是很有用的。对学生的生活多给予关心和帮助,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尤其是爱情观的教育。

  其次,老师应该使本学科的知识与时俱进,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不要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上课的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在相关公共选修课上,某些老师并没有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与学生打打闹闹,开开玩笑,浪费那仅有的一个半小时。

  再次,从学生自身的角度考虑,首先大学生应拥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大学不比中学,有老师的约束和轨道化教育,在大学里,我们拥有更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我们拥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同时也就造成了大学生严重两级分化的现象,有的同学思想上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间断地向党组织进行思想汇报,然而,有的同学整天萎靡不振,只是坐在电脑旁边玩玩游戏,上上网,当然这里并不是要求每个同学整天都在认真学习,其实,说到根源这还是政治觉悟问题。我们要经常地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是做人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我们要真正地学会反思,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应该考虑一下后果和造成的影响,在做完一件事情之后要考虑一下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间是否有什么错误。其实,大学是规范自己,锻炼自我约束能力的最佳平台,这里有我们所需要的自我支配空间,有我们所需要的自我支配时间。其次,全方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大学生应该都有自己的价值观,科学观了,应该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个性了。某些同学自控能力差,易受环境干扰,他们受另外部分“电脑游戏爱好者”的“唆使”天天沉迷与网络游戏,真是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他们之中有的被学校勒令退学,有的无法完成学业只能暂时休学,又有的濒临退学,相比那些应为家里穷而无法上学的人来说,他们简直在浪费国家和社会的资源。从环境因素上来说,环境其实是造成两级分化的根源,尤其在大学,四个人或者六个人为一个寝室,如果里面有两个人是“疯狂玩家”,那么其他几个也会慢慢地变得如此,这在我身边也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周围环境好了,人才会积极上进,当然这可能会被别人说成责任的推卸,但是不可否认,这就是我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所看到的客观存在的事实。最后,我们要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时间,比如上述中,有的同学为了自主学习而逃课,这些现象是他们是对于自己专业的忽视和时间的不佳支配而引起的。

  最后,希望我们要以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促进教评为契机,学校、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努力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水平和专业文化素养,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

大学生现象报告 篇8

  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明确自己在社会上的定位,为自己积累一些社会经验。而且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也收获了不少方面的知识,总结了一下在饭店在经营方面的漏洞。

  在客流量的高峰期时,工作质量下降。

  原因:分工不明确,在工作量较大时,服务员的行动不干净利落,择菜洗菜托泥带水,主厨也急于将菜品快快送上,于是就有疏忽,影响菜品的质量与口味。

  解决方法:打造厨房完备的团队。根据各部客流量的`大小。精确安排各个工作环节的认识。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深有以下体会: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工作让我认识很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的。以前实践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要认真仔细,决不能走马观花,要对自己负责。尤其是一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更是不能马虎的,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工夫,决定着事情完成的质量。

  在社会实践中以及以后的工作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就像刚开始时我到饭店那样有一点胆怯,但后来是自信给了我勇气。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大学生现象报告 篇9

  摘要:

  针对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比例不断上升的问题,高校应从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完善培训机制,规范咨询、治疗程序,建立快速反应危机干预机制等方面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出现心理康问题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实施的一调查显示,有4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由于就业、学习和经上的负担而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有10.6%和6.8%的人为心理压力来自“人情冷漠”和“人际关系紧张”。[1]这些现象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点和重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校和学生认识存在偏差

  心理辅导和咨询的本源是如何测量人的个性差异,更有效地进行差异教学,发挥人的长处,使人与职业更好地匹配,辅助人的生涯规划,让人更完美地生活。目前部分学校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已偏离了本源目标,成了解决心理问题的手段,通常认为来心理辅导和咨询的,都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心理问题就等于心理不健康,这似乎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观点。基于这种观点,大部分学生认为有病才去咨询,咨询中心是治病的地方,部分有强烈心理咨询愿望的学生由于害怕周围同学的异样目光,对心理咨询机构也只能敬而远之,他们只能独自查找资料或向身边的同学、朋友求助,而未能向具有专业技能的服务人员咨询,这极大地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

  2.心理咨询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求都很高[2]。在欧美高校,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在我国,按照要求,从业人员至少要具备必要的心理学知、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测量工具。在很多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人员主要有心理学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其他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或“半路出家”,他们大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心理学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专业化程度偏低,其心理学、心理咨询学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心理咨询所需的有关经验,不能妥善处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心理咨询常常不能令学生满意,自身也感到不能适应心理咨询发展的要求,在心理教育和咨询实践中难以保证良好的效果;其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理解与心理学原则背道而驰,已经开展的心理咨询偏重于教育和指导,心理活动课偏重于形式而书本化,缺乏整体构建,缺少预防性指导,师生关系很难做到相互尊重与平等。从学生的角度看,学校心理咨询的效益是低的,存在来访学生对心理咨询效果和咨询师的业务水平的评价偏低的问题。有些学生满怀希望而来,却失望而去,长此以往,学生将对学校心理咨询失去信赖,对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产生极大地影响。从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师资短缺、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低、队伍不稳定仍是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按照国际标准,学校心理咨询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为1:500。而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经过专职心理咨询教师资格认证的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心理咨询队伍的建设便成为较突出的问题,制约着心理咨询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宣传力度需要加大

  大多数学生对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工作知之甚少,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要借助报刊、黑板报、广播、讲座、特别是各学科课堂教学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地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常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意义、内容、方式和原则等,逐步认识到心理咨询是面向所有学生包括正常健康的学生。在信息高速发达的现今,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和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活动,以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适应。

  4.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方法有待完善

  通过日常与学生交流中还得出,大多数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方式和效果不甚满意。从理论角度分析,咨询应遵循自愿原则,不能采取强制手段使求询者参与。只有当求询者有强烈的求询愿望和动机,自愿寻求咨询,这样才会主动讲出自己的心理问题,并积极配合,使咨询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完善心理咨询方法,例如对学生中的个性问题可采用面对面的咨询与书信咨询、电话咨询及网络咨询结合的方式。如当一些学生面对面难以启齿问题时,书信和电话咨询可以减轻学生内心的紧张和压力。并且以平等交互、虚拟隐藏性为基本特征的网上咨询就特别适合有求助必要又不愿走进咨询室的学生;我们也可以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焦点问题进行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咨询因涉及面广,范围大,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新生学习、生活适应,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面试等就可采用团体心理咨询。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占有一席地位,是由于人们对心理疾病危害性的认识,家长和学校教育工作者关注到心理不健康的个体,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在心理问题方面,所以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课,还是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都是针对教育对象中已存在或易发生的心理问题和存在心理问题的个体进行的,这就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教育的内容、形式和途径,还是教育的对象和实施者,都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浮在面上,难于深入和扩展,其实效性和发展都受到一定的限制。问题的症结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偏离了心理健康的积极心理学取向,而陷入一种心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病态心理学取向。

  二、高校应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高校应从构建长效机制、完善工作方法等方面着手,咨询、教学、宣传、科研四管齐下,营造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效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高校应在学生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同时,对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分年级分专业开设专题心理健康教课程,帮助学生缓解来自生活、学习、情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压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心保健意识。要充分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网络、橱窗、心理教育专刊等媒介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宣传普及心健康知识。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在校园文化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月,开办心理讲座、心理知识竞赛等主题教育活动,把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转变学生观念,让学明白善于求助也是一种能力,让学生真正形成正确的心理康教育观念。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教育的队伍的素质,所以,队伍建设是关键。开展大学生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队伍主要包括:专业咨询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学生干部队伍。专业咨询师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核心组成部分,应重视咨询师的培训,提高其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业道德,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有关规和要求,每个心理咨询师达到持证上岗要求。辅导员(班主任)是队伍的中坚力量,通过培训让辅导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心理咨询和精神病学知识,学会鉴别常见的心理问题和严重的精神疾患,这样在心理危机干预中辅导员可以于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培训,在各班级设心理委员,专门负责班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现、汇报、控制和跟踪,并发挥朋辈心理咨询的作用。

  3.完善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快速危机反应机制

  通过心理普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采用卡特尔PF人格测验、SCL290心理健康测验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验(UPI)等心理测验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电子档案。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及时找到心理问题的一种快捷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应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以心理测查为辅助手段形成宣传、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筛查中可能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后期支持工作。但在利用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研究时,既要注意收集学生心理活动的整体材料,又要结合系别专业、年级、班级和学生本人特点考虑,清楚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把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

  辅导员通过日常与学生的谈话,走访,了解学生情况,跟踪学生心理发展轨迹及时补充完善,大学生心理档案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对学生心理发展情况进行追踪记录,随时报送,新近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档案,以保证及时有效地预防或治疗,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状况。根据心理健康档案,初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判断,对于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时介绍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专职人员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具体的、有深度的个别帮助,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要真正建立从学生骨干-辅导员-院部-学校的快速危机反应渠道,建立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

  4.加强家庭教育和朋辈教育

  根据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在有了心理困惑时有较多选择“朋友或同学的帮助”而较少的选择“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师解决”。这说明需要进一步强和改进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的同时,注意加强家庭教育和朋辈教育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大学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培养身心健康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基本落脚点,高校要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切实有效地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现象报告 篇10

  今天是我们“小分队”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一天,我们团队由、两个年级,、三个专业的同学组成。,意为永远追逐自己的梦想。就像团队的名字一样,一大早大家就怀着满腔的热情与信心出发了!

  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走访x大与x大两所高校,对他们近三年生物、化学、经济三个专业本科毕业生考研就业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我们的第一站是距离公寓很近的x大,虽然距离很近,但之前一直没有详细的了解,通过今天的走访我们震惊的发现,x大近几年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位于xx高校之首!一些专业的本科生竞争力远远领先于其他高校!后期,我们还将对这些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与处理。

  接下来我们去了xx大学。漫步于x大的校园,我感受到的是与师大大迥然不同的风格,百年的沉淀让师大散发出浓浓的文化底蕴,古朴而内敛,x大则像是朝气蓬勃阳光开放的青年人,充满了斗志与活力。漂亮的的小树林,郁郁葱葱的草坪让队员们不住的感叹:好美啊!宜海湖畔大家更是开启了疯狂的自拍模式,将自己与美美的风景用相机定格成永恒。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在说明来意并出示学校的介绍信后,我们顺利的得到了x大毕业生考研与就业的相关信息。

  在返回公寓的路途中,由于天气炎热、公交车内拥挤,团队内有一名同学不幸晕车了,我们本打算中途休息等情况好转之后再继续赶路,但这名同学一直坚持按计划返程。大家都被这种团队精神所打动,互相帮助回了公寓。

  其实,作为团队的队长,在实践开始之前我心里一直没底,不知道自己能否带领好整个团队,但集合时看到大家一张张满怀希望与信心的笑脸,所有的顾虑便烟消云散了。我明白,队长是一个团队的力量之源、精神支柱,遇到困难与挫折队员或许会退缩,但是队长不可以!相信经过这次社会实践的锻炼,我会成为一个内心足够强大的姑娘!

  一天的社会实践结束了,很累但是很充实。希望接下来的走访与调研越来越顺利!

大学生现象报告 篇11

  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餐厅里,别人一眼就能把我人出是一名正在读书的学生,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总说从我的脸上就能看出来,呵呵,也许没有经历过社会的人都有我这种不知名遭遇吧!我并没有因为我在他们面前没有经验而退后,我相信我也能做的像他们一样好。我的工作是在那做传菜生,每天9点钟—下午2点再从下午的4点—晚上8:30分上班,虽然时间长了点但,热情而年轻的我并没有丝毫的感到过累,我觉得这是一种激励,明白了人生,感悟了生活,接簇了社会,了解了未来。在餐厅里虽然我是以传菜为主,但我不时还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要做一些清洁的工作,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较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

  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记得在我校举行的招聘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

  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得这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有时也要感谢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有些问题有了有课堂上地认真消化,有平时作业作补充,我比一部人具有更高的起点,有了更多的知识层面去应付各种工作上的问题,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毕竟,3年之后,我已经不再是一名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为了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大学生现象报告 篇12

  一、目的:

  参与社会实践的目的:

  1、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宝贵的社会经验,并在此过程中锻炼自己的交际和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2、提高综合素质,丰富自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并积极回报社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4、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竞争力,而注重培养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能力。有助于促进我们对社会就业形成整体的感性认识,

  参与社会实践的意义: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

  二、实践内容:

  所在岗位:尚学全优教育暑期辅导班小学作文辅导员

  具体工作:主要负责尚学一到六年级的小学作文辅导以及课外日本文化语言兴趣班的管理与教学。细如日常上课,日常备课,早报课的监督,学生食堂的午饭就餐纪律,学生午休纪律监督,批改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并监督学生完成学校布置的暑假作业,完成学生的迟到早退及请假情况登记,活动课负责播放教育影片,协助开学进行辅导班报名宣传等。

  三、实践总结:(不少于20xx字)

  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了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近一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才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1、自我认知

  在一个培训机构实践会接触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交际是一门需好好研究的学问。进入社会单凭过硬的技能是不够的,还要学会为人处世。社会实践让我明白了这一点,并让我从中受益良多。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社会所淘汰。

  我还明白了一点,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学到了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2、教育认知

  我上第一次课的时候,很是紧张,本来写了密密麻麻的讲稿,可一站到讲台上,面对陌生的面孔,新奇的眼睛,还是有些语无伦次,好多本来打算要讲的内容都被我省略了。虽然说也环视全班同学,但是没有真正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另外,由于讲课讲的飞快,板书也没有按设计好的书写。总体感觉就是自己在不停的说,可使学生能跟上教学进度,能理解掌握的知识很少,很狼狈,有种沉重的失败感。下课后,陈校长给我提意见时特别强调我与学生的沟通不够,只是完成了自己既定的教学计划,但没有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课堂是学生的,学生不听课,你就得想办法提高他们的兴趣,你得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是一个成功的课堂。”

  在以后的课中,一起去实习的同学有时候会抱怨那边的学生如何如何不好好听课,说自己一点办法也没有。可我总是记得陈校长的话:“学生不听课,那是因为你的课堂不生动,那是你的责任,你得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种负责任的精神,是我实习生活的第一个收获。同时,为了加强课堂的专业性和趣味性,我会在课外时间主动上网了解教育教学相关知识,同时多看好书,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想分学生一瓢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但我更赞成老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丰富,拥有长流水,这样才能让学生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新鲜感并且老师能长久地给予学生知识。同时,在家也买了小黑板和粉笔,有空就练字,我希望能拥有一手流利美丽的板书。

  我知道我未来的教育之路必定充满了坎坷,但我必须积极地去面对。我认为上好每一堂课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在接下来的几堂课,我一次比一次进步,越讲越流利,也越来越熟练,教学效果也都不错。在教学方面,我将书本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际之中,也在实际地教学中发现了自己的优缺点,积累了我人生之中第一笔教育财富,在现实中也不断地遭到质疑、遭人非议,这些都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我将争取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相信“勤能补拙”,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胜任教师这个角色,促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一民优秀的人民教师。同时我积极主动向陈校长建议在我负责的兴趣活动课开出日本文化与语言课程,这有别于其他一般的绘画、书法、美工等兴趣课,这是对别国文化的了解和吸收。从学生的反响上来说这是受欢迎的。首先在课程上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新颖性,其次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最后这对口了我大学所学的日语专业,不仅有利于我复习和温故专业知识,还有利于我将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融会贯通,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所识更好地传播给当地的学生。

  3、工作认知

  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获益匪浅,并使我爱上了这个光荣的事业,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决心。专业实践,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验财富,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点,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路上我会努力的做的更好。实习生活结束了,通过实习,我发现自己实际教学中的不足。作为一民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我将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师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时刻为成为一民好老师准备着!我也希望,每一位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老师都能积极面对挑战,不断地提升自我。学无止境,教无止境!

大学生现象报告 篇13

  敬爱的党组织:

  步入大学后,我又一次进行了党课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我学到了更多的当知识,又一次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党员肩上的责任。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的公仆,我们必须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xx届五中全会于20__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讨论xx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设等问题。我在其间认真学习了xx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大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研究和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积极贯彻落实xx届五中全会精神,做好一个党员应尽的义务。

  在思想上,通过这第二次党课学习。也深刻理解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这些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性。在思想入党我又作出进一步的认识,并取得显著进步。

  在工作上,进入大学后我加入了校学生会组织,半年来参加并组织了多次活动。这些活动给同学们在学习之外带来很大的乐趣,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同时也提高我自己的组织和领导指挥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时间知识,对以后的生活有巨大的作用。

  在学习方面,大学新的环境给我带来新的学习和提升空间,周围优秀的同学也给自己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同时大学里丰富的藏书给自己一片更广袤的空间,是自己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的遨游。通过努力自己对于专业课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在学业知识上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在生活中,自己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帮助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党员的标准约束自己,是自己努力做到一名合格的党员,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抓好宿舍的卫生,争创文明宿舍,不偷懒,不挥霍不浪费时间。坚持并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我牢记自己的双重身份,一是学生身份,必须学习成绩好,思想道德高尚;二是党员身份,无论在思想还是生活作风上,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生活在同学中,就应该为同学提供真诚的服务,同时掌握身边同学的思想动态,及时向老师反映。保持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先进性,既不能脱离同学,更不能凌驾于同学之上,要密切联系同学,关心同学,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在后面的日子里,我仍然会议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做到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望组织监督。

大学生现象报告 篇14

  尊敬的领导:

  您好!

  当您看到了这份求职信时,我便看到了希望!

  我从贵公司的招聘海报上得知公司需招聘。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让我对胜任此岗位充满信心。

  我是一名XX学院XX级制应届毕业生,所学应用专业,自X年X月入校以来,我学习了X年的专业课程。成绩优异,思想上进。我很珍惜每一个学校安排实验操作的机会,要求自己在理论基础上不断强化操作技能。性格的开朗活泼,思想的积极上进让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我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认真的投入也换取了很多的收获,这些锻炼充分培养了我的口语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思考分析解决难题的能力。

  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祖辈们教我勤奋、尽责、善良、正直;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 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添砖加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 通过了解,公司管理制度的严密,业务效率的客观更加提高了我对工作的喜爱和热情,真心希望我能为公司更大的发展尽一份力量,真心期待与您的见面,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通知我面谈的时间 联系方式..............

  当您放下这分求职信时,我已从心底感谢您。

  收笔之际,郑重地提一个小小的要求: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领导,希望您能够接受我诚恳的谢意!

  祝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大学生现象报告 篇15

  尊敬的x公司领导:

  您好!

  请恕打扰。我是一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在读大学生。我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在投身社会之际,为了找到符合自己专业和兴趣的工作,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谨向各位领导作一自我推荐。

  现将自己的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作为一名经济贸易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在这一年来的学习生活中,我所学习的内容包括了从经营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到运用等许多方面。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我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此专业是一种工具,而利用此工具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在与课程同步进行的各种相关实践和实习中,具有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在学校工作中,加强锻炼处世能力,学习管理知识,吸收管理经验。转帖自中国人才指南网。请记住我们的永久域名:

  我知道计算机和网络是将来的工具,在学好本专业的前提下,我对计算机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并阅读了大量有关书籍,在校的第一期我就通过了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拿到了计算机一级证书,掌握了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操作,包括(windows、word、excel、ppt)等办公软件的应用。

  我正处于人生中精力充沛的时期,我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展露自己的才能,我不满足与现有的知识水平,期望在校学习的同时更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我希望能够加入你们的单位。我会踏踏实实的做好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竭尽全力的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定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您宝贵的时间给予我关注,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屡创佳绩,祝您的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希望各位领导能够对我予以考虑,我热切期盼您的回音。谢谢!

大学生现象报告 篇16

  为引导我院大学生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了解农村文化建设内涵,密切联系党群关系,我院于7月15日展开了为期3天的“送医,送药,送健康”社会实践活动。这支队伍由我院刘培幸书记和院团委蒲翔副书记带领,共有7名老专家和19名由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党员代表。同时,该队伍也是全国百支医疗队之一。

  这次三下乡的行程共有3站,毕节学院,兴仁乡化屋村和太来乡芭蕉村。在此之前,我们就已经前往贵阳市关井社区看望了3位孤寡老人,并进行了义诊。

  7月15日,参观毕节学院和毕节实验区二十年成果展,我们了解到毕节试验区在二十年中紧密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一心一意谋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还我们参观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验村,看到人民生活水平真正提高了,农村人民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月16日,我们来到了兴仁乡化屋村,当地领导给我们介绍了该村的情况,得知化屋村曾经很贫困时,我惊呆了。如今的化屋村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村民的房子修好了,粮食也有了保证,就是医疗条件不是很好。在下午的义诊过程中,很多的村民都来向专家咨询。领取药品时,村民们都会朴实地对我们说谢谢,有的甚至还拿出折得皱皱的零钱给我们,得知我们是免费看病发药后,村民们更是激动万分。

  7月17日,我们到达太来乡芭蕉村进行义诊。这个村子的人不多,大部分都是留守的老人和小孩。给小朋友们发药嘱咐药量时,他们就睁着大眼睛看着你,仔细地听你说话。有的还问我们,能不能送一支笔给她们。因为每种药有限,有的村民没有领到药,但是我们也还是尽可能的把一些常用药分发给村民。村民们很是感动。

大学生现象报告 篇17

  XX年年暑假期间,在校团委的号召下,为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为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加深自己对社会的了解,,我到秦皇岛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习,实习的项目是作为科普试验班的老师给三十几个小学生讲课,讲课期间我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这半个月的经历。

  我是七月十五号去的,到八月六号结束,期间我一共讲了十五节课,讲课的内容是电子积木、物理世界、生物世界、天文世界,共四门课程。而我是个文科生,对这几门课程早已忘的精光,更不用说给别人讲了,为了把握这次难得实践机会,我便一边自学,一边讲课,虽然是累了一些,但是感觉挺充实,尤其是看到那些天真烂漫的小孩子,瞪着眼睛问我问题的时候,我感觉特别的欣慰,毕竟这也是一份体验,一种为人师的体验,也许以后自己并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回忆起来,也是自己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讲课期间,我跟许多孩子的家长交流过,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是多么强烈,更看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那分无私的爱,想起自己在家辛苦忙碌的父母,不禁油然产生一种敬意,在跟家长交流期间,其中一个孩子的母亲跟我谈了许多,她说把孩子就交给我了,使我很感动,同时也感到了自己责任的重大,自己现在的身份是一名老师,既然为人师,就应该对学生负责,虽然自己现在的身份更确切说还是一名大学生,但早晚也要走向社会,现在学会对自己所做的事勇于负责任,才能对自己几年之后真正踏出校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七月十五号下午三点,我第一次蹬上讲台,那天是讲生物世界,刚走上讲台是,望台下扫视一下,那么多眼睛在看着自己,感觉真有点紧张,事前背好的“台词”全都忘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上家教的时候自己那么有感觉,为什么一上大课,自己竟不知所措了呢?这样跟学生“对峙”了几分钟,心想自己既然走到了这个位置,就临场发挥吧,管不了那么多了,于是我就清了一下嗓门,开始讲课,也不知怎么的,一讲课,仿佛感觉又回到了我身上,也许是没有什么思想包袱的缘故吧,那节课结束后,我得到了同学们和听课老师的热烈掌声,试讲顺利过关,事后我都觉的不可思议,心想自己身上还有不少潜力可以挖掘呢,不禁会心的笑了。

  之后的日子,讲课慢慢步入正规,再没有第一次蹬上讲台的拘谨,也敢于放开讲了,在这短短的十五天里,认识了不少小朋友及他们的家长,建立了比较真诚的友谊。

  最后一节课,开家长会的时候,看到那些小学生天真的脸庞,及家长们满意的笑容,我感觉我的付出没有白费,因为我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没有什么比别人对自己的认可最让人高兴的,我坚信这一点,我也有信心在以后的日子里做的更好。

  实践结束之后,我感到自己有很大收获:

  一、待人要真诚

  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我心变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取了同事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给我。

  二、要善于沟通

  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

  三、要有热情和信心

  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热情和信心都是不可或缺的。热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激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才一能做到最好。

  五、要主动出击

  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刚进实习单位的时候,都做过类似复印打字的“杂活”。或许同事们认为你是小字辈,要从小事做起,但有些时候,是因为他们心中没底,不知道你能做什么。做“杂活”是工作的必需,却无法让我学到什么。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些东西不能选择,有些东西却可以选择。份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六、要讲究条理

  如果你不想让自己在紧急的时候手忙脚乱,就要养成讲究条理性的好习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条理,”这是刘经理给我的忠告。其它的工作也一样,讲究条理能让你事半功倍。一位在美国电视领域颇有成就的中大师兄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他当部门经理时,总裁惊讶于他每天都能把如山的信件处理完毕,而其他经理桌上总是乱糟糟堆满信件。师兄说,“虽然每天信件很多,但我都按紧急性和重要性排序,再逐一处理。”总裁于是把这种做法推广到全公司,整个公司的运作变得有序,效率也提高了。养成讲究条理的好习惯,能让我们在工作中受益匪浅。

  大学生生一毕业就去创业,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毕竟大学生的社会阅历还不是很成熟。许多事情都不是风平浪静的,要应付各种各样的状况发生,除了自身的能力以外,还要借助个方面的人和事情。学会与人合作。毕竟路是人走出来的,所以我认为,大学生毕业之后最好能去参加工作,在工作中,了解这个社会的发展,认识更多的人,触及更多的事情发展状态,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打好基础,等到时机成熟,在创业。

  在大学生创业金钱味十足、

  功利倾向突出的今天,我们不能再放任它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随波逐流。作为学校及政府还包括社会,理应给创业者创造出足够广阔的空间,让大学生有更理性和宽阔的创业选择,让他们知道,创业不完全等于经商,重要的是在于开始学会经营人生事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

  短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大学生现象报告 篇18

  值周活动的开展,不仅教育了我们作为一名环境美化师,应该勤奋、刻苦、朴素,也使我们懂得了我们在打扫卫生时,不只是打扫校区的行为,同时也在美化我们自己的校园环境。所以我们无论作为什么角色,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每当我们值周时,我们都很高兴,因为不光是我们在监督别人,更多的是在接受别人的的监督,这无形中提高了我们的责任心,让我们能自我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

  值周对我们每个都是一个考验,它是对我们平时行为举止的检阅。我们在检查别的'同时,也在接受别的检查。做好事,不止是家里要我做才做,而是家里没要我做也争着去做。这样,才做得有趣味,也才会有收获,自己的人格才能得到真正的升华。

  值周已经结束,我的心灵在这次值周活动中得到了升华。通过值周,我可以看到自己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不足之,从而改正这些缺点。在值周过程中,我明白了自尊自信是完善我们格的动力。要求别人做到如果我们做不到,就没资格说别人。要求别人不做的如果我们做了,我们就没理由制止别人。

  在扫地过程中,我感到无论是别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要严格要求自己:最要紧的是克服。生活不是怕苦怕累,它需要的是勇敢面对。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我们值周了,我们付出了,我们同时也得到了很多很多,有老师的赞赏,有同学们的羡慕。当你做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应该再做那些需要的事,那就是在值周活动中做好我们应该做好的事。不认识痛苦,就不是一条好汉。困难是一个严厉的导师,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各种考验,从容面对,走向功。实践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

  值周也是实践,我们要认真对待,严格要求。只有在值周中,才能认识自我,才能知道我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样做。打扫卫生是种自省,接受别检查是种享受。和表就是美。一张不带、不善表的脸就是缺陷;任它涂脂抹粉,你吹我捧,只有傻瓜才会慕。所以我们在值周过程中始终面带微笑,让他在我们的微笑中获得快乐。正所谓,送玫瑰,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