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 > 调查报告 > 内容页

医院调查调查报告

医院调查调查报告(精选3篇)

医院调查调查报告 篇1

  为探索推进我省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有关措施,根据省政府的安排,省卫生厅与省发改、编办、财政、人社、药监、物价等部门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组成调研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4位研究人员参加,于3月12日至4月16日,就我省公立医院改革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调研工作,开朗副省长亲自部署和指导调研,并分别在湘雅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主持召开公立医院改革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次调研采取统计报表、召开座谈会、实地访谈、问卷调查以及查阅文献等方式进行,收到各市州统计报表28份,收回问卷调查表150份,召开座谈会8次,访谈公立医院负责人、医务人员和住院病人185人,在此基础上,调研组对调研收集的资料和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省现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4374个(不含村卫生室和诊所),其中医院768个(综合性医院500个、中医院127个、专科医院141个);床位21.2万张,其中医院床位13.6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4.81万人。全省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13028万人次,

  其中医院5612.62万人次;出院人数730.28万人,其中医院406.08万人。

  20xx年末,我省有县及县级以上公立医院440个(不含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举办的公立医院),其中三级医院42个,二级医院278个,二级以下医院120个;实际开放病床12.82万张,占各级各类医院床位的94.29%;卫生技术人员11.47万人;门急诊人次5298万,出院病人385.6万,分别占全省各级各类医院门急诊总人次、出院总人数的94.4%、94.95%。

  二、当前我省公立医院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合理。20xx年,我省每千人口拥有床位3.07张(全国平均为3.31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2.74人(全国平均为3.14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总量不足的同时,医疗资源配臵明显不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80%的医疗资源分布在城市,占全省总人口70%的农民只拥有20%左右的医疗资源;具有先进设备、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的大医院大多集中在大城市,如省会长沙,仅三级甲等医院就有18家,占全省三级甲等医院总数的62%。医疗资源层次配臵不平衡,医疗资源配臵应该是“金字塔”式,即资源的主要配臵在基层农村、社区,但目前的情况是医疗资源呈倒“金字塔”式,城市大医院越来越大、资源越来越多,而基层医疗机构技术落后、人才匮乏,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导致群众舍近求远到大医院看病。抽样调查湘雅

  医院、省人民医院等9家三级医院的门诊住院病例,有61.7%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完全可到基层医疗机构诊治,只有38.3%的`需要到大医院诊治的疑难重症。不合理的病人流向,一方面使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率和技术水平下降,另一方面也使大医院的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大医院看小病、看常见病,导致医院人满为患,加剧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二)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不完善。公立医院的补偿主要由政府补助、医疗收费、药品加成收入三个部分构成。近年来,虽然我省各级政府不断增加对公立医院的投入,20xx年对县及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补助共计14.42亿元,较上年增加4.49亿元,但政府补助占医院总支出的比例仍然偏低,仅为5.67%,其中城市医院为3.43%、县级医院为7.22%。抽样调查株洲市7家公立医院,20xx年,市级财政的直接投入为1065万元,仅占全部运行经费的1.46%。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只能通过创收来满足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及承担职工薪酬、离退休人员费用、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支出和无主病人欠费等,无疑加重了群众的就医经济负担。此外,由于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低于服务成本造成的大量政策性亏损主要由药品加成收入来弥补,更成为制度性顽症。20xx年,我省县及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与支出相抵后,亏损7.54亿元,只能通过药品收入来平衡医院收支。20xx年我省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共计121.85亿元,药品收入占医院业务总收入的44.97%。这种以药补医的扭曲机制,成为

  医生开大处方的制度根源,不仅加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违背了医生合理用药的原则,阻碍了医疗服务价值的正常体现。

  (三)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不合理。医疗劳务价格背离医疗服务成本。目前医疗服务当中,技术服务费用,特别是一些高难度手术的价格偏低,而大型设备和部分检查、化验等项目及贵重一次性材料等价格偏高,技术服务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合理体现。如,一台腰椎间盘外侧突出摘除手术,需要8名医生护士配合才能开展,手术时间至少要4个小时,然而手术费最高只有1400元,除去物耗成本,人均劳务费只有几十元。现行的按项目收费制度,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越多医院的收入越多,容易产生过度服务、诱导服务,不但造成了医疗成本总费用的不断上升,成为“看病贵”的原因之一,而且造成政府对医院的补偿的低效率。

  (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不科学。政府与公立医院的职能划分不清,政府有关部门该管的,如资产监管、发展规划、重大决策等,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完全管起来;不该管的,如人事、分配权等,却归属有关部门,管得太多、太死。医院该有的权力没有,比如自主经营权的缺乏;不该有的权力却自己说了算,比如基建项目、购买大型设备等,医院运行缺乏严格的把关和监督。在用人机制上,干部人事管理实行终身制、任用制,干部只能上不能下,职工只能进不能出。分配制度不科学。一方面,医生的收人未能充分体现其劳动价值;另一方面,医院的业务收人与医生个人收人直接或间接挂钩,带来了诊疗行为的扭曲,严重影响了卫

  生资源的合理分配。

  (五)公立医院监管机制不健全。公立医院资产和行政分别归属部、省、市各级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等,条块分割,卫生全行业管理难以真正实现,区域卫生规划、医院属地管理难以实施。以株洲市为例,株洲市城区有公立医院24家,其中政府举办的有9家(省属1家、市属7家、区属1家),学校办的医院1家,国有企业办的医院10家,政府托管的医院4家,分属于各级各部门各行业,难以实行统一的监管。由于监管体制不顺,监管力度不够,一些医院盲目发展,扩大规模,重复建设,无序竞争。许多医院贷款建房、购买大型设备,将沉重的债务变相转嫁给患者。据统计,20xx年,我省县及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负债共计176.7亿元,资产负债率达43.2%。还有,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不够严格,有的医疗服务环节多、效率低,基础服务质量比较差,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成本意识不强,财务管理混乱,造成医院的运行成本、管理成本、人力成本严重超支和财物浪费。

  三、对推进我省公立医院改革的对策建议

  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公立医院的规划和调控。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全省卫生资源配臵标准,组织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臵规划。各市州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臵规划要求,针对区域内居民医疗服务需求与经济发展水平,统筹医疗资源配臵,研究制定本级政府负

医院调查调查报告 篇2

  第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利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对全市18岁以上的居民进行了电话访问。调查共获得成功样本300个。调查对象中,男性107人,占35.67%;女性193人,占64.33%。

  【城乡结构】

  被调查者中,按照我市城市化水平(城乡比例为53%:47%)抽取,城镇居民159个,农村居民141个。

  【年龄构成】

  被调查者中,年龄在18-25岁之间29人,占9.67%;26-35岁之间73岁,占24.33%;36-50岁之间92人,占30.67%;51-60岁之间50人,占16.67%;61岁以上56人,占18.67%。

  【学历层次】

  被调查者中,文盲9人,占3%;小学42人,占14%;初中64人,占21.33%;高中(包括高职、中专)60人,占20%;大专及本科121人,占40.33%;研究生及以上4人,占1.33%。

  【从事行业】

  被调查者中,在校学生9人,占3%;农民53人,占17.67%;工人32人,占10.67%;军人2人,占0.67%;机关事业单位53人,占 17.67%;科教文卫人员13人,占4.33%;公司职员26人,占8.67%;个体户13人,占4.33%;自由职业者29人,占9.67%;离退休人员37人,占12.33%;其他33人,占11%。

  第二、医院行风总体状况

  1、医院行风总体状况还需进一步改善

  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居民对医院行风总体来说比较满意,认为我市医院行风总体状况好的有54人,占18%;较好的有125人,占41.67%;选择一般的 104人,占34.67%;选择差的有17人,占5.67%。虽然认为我市医院行风差的人数较少,但是选择一般的居民近三分之一,说明我市医院行风建设还需进一步提升。卫生系统要更加重视,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努力实现医院行风的根本好转。

  2、城镇居民对医院行风总体状况的评价高于农村居民

  从调查结果看,城镇居民对医院行风的总体状况评价高于农村,认为医院行风好的54人中,城镇居民33 人,占城镇总样本(159人)的20.75%;农村居民21人,占农村总样本(141人)的14.89%。认为较好的125人中,城镇居民65人,占城镇总样本(159人)的40.88%;农村居民60人,占农村总样本(141人)的42.55%。认为一般的104人中,城镇居民53人,占城镇总样本(159人)的33.33%;农村居民51人,占农村总样本(141人)的36.17%。而认为医院行风总体状况差的17人中,城镇居民8人,占城镇总样本(159人)的5.03%;农村居民9人,占农村总样本(141人)的6.38%。

  第三、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素质状况

  1、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整体较好、素质较高

  从调查结果看,市民对所接触到的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素质状况整体还是比较满意,认为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好、素质高的有41人,占13.67%;认为较高的有 147人,占34.33%;但仍有约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和素质状况一般,有103人,占34.33%;选择差的有9人,占3%。这就需要打造医德好、医术精、医风正的高素质医护队伍,医疗人员要克服推诿扯皮、散漫拖拉作风,切实把服务患者摆在第一位,真正做到热情服务,积极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

  2、城镇居民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素质状况的评价高于农村居民

  通过对居民所接触的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素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素质状况的评价高于农村居民。认为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好、素质高的41人中,城镇居民24人,占城镇总样本(159人)的15.09%;农村居民17人,占农村总样本(141人)的12.06%。认为较好的147人中,城镇居民77人,占城镇总样本(159人)的48.43%;农村居民 70人,占农村总样本(141人)的49.65%。认为一般的103人中,城镇居民53人,占城镇总样本(159人)的33.33%;农村居民50人,占农村总样本(141人)的35.46%。而认为差的9人中,城镇居民5人,占城镇总样本(159人)的3.14%;农村居民4人,占农村总样本(141 人)的2.84%。说明农村医护人员的素质相对较差,农村卫生所的乡村医生需要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更好服务和方便群众就医。

  第四、医疗费用

  1、大多数居民认为医疗费用很重

  受访对象中,有超过一半(164人)的居民认为现在的医疗费用很重,占54.67%;129人认为医疗费用一般,占43%;认为医疗费用轻的仅有7人,占2.33%。说明我市医疗费用整体还是较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如何让病人“少花钱,看好病”,应该成为我市医院行风建设的重点内容。

  3、认为医疗费用重的居民城镇多于农村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医疗费用很重的164人中,城镇居民92人,占城镇总样本(159人)的57.86%;农村居民72人,占农村总样本(141人)的51.06%。认为一般的129人中,城镇居民65人,占城镇总样本(159人)的40.88%;农村居民64人,占农村总样本(141人)的45.39%。认为医疗费用轻的7人中,城镇居民2人,占城镇总样本(159人)的1.26%;农村居民5人,占农村总样本(141人)的3.55%。城乡,尤其是农村,小病不医、大病医不起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农村居民在患病时,往往不去大医院就医,医疗费用也就不如城镇居民重。

  第五、医院的就医环境有较大改善

  通过调查得知,我市医院的就医环境(如公共设施、基础性设施、进出交通等)比过去有较大改善,认为就医环境很好的有80人,占26.67%;认为有较大改善的有206人,占68.67%;认为就医环境差的有14人,占 4.67%。就医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关系到老百姓的人身健康。所以,医疗系统要把病人的需求视为自己责任,进一步改善医疗环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为病人营造良好的就要环境。

  第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目前我市医院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对受访对象做了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医院的就医环境差的占9.22%;选择医护人员诊疗服务态度差的占13.42%;选择有收红包、礼品现象,接受病人家属吃请现象的占15.51%; 选择执行药品价格公示、医疗检查项目明示、住院病人费用一日清单等制度不到位的占9.85%;选择看病难、看病贵,检查项目过多,医生多开药,开贵药的占 35.22%;选择其他的占16.77%。

  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仍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政府要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医疗服务薄弱的农村,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负担,保民生、顺民意,才能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第七、意见建议

  针对目前医院存在问题,市民提出以下几方面意见建议:

  一是提高医护人员素质,转变服务态度。市民反映,我市医院应该增加专家门诊数量,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水平,引进专家和先进设备,增加门诊服务台导医、分诊员,主动热情为病人服务,方便病人简化看病手续和流程。加强门、急诊医疗技术力量,开设急诊绿色通道,要强化为民服务理念,把帮助病人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的第一目标,把病人满意、社会认可作为第一标准。

  二是要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就医环境。市级医院要进一步提档升级,扩大规模,学习先进管理模式,切实解决排队时间长、停车难等问题。我市仍需加大投入,如果每个村都建设一个小型医疗所,治疗一些感冒发烧的常见症状,每个乡镇能建设一个中等医院,市区建设相应规模的大医院,群众就不必劳顿奔波到大城市看病。

  三是要降低医疗费用,健全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药品价格公示、医疗检查项目明示、住院病人费用一日清单等制度;要对症下药,不乱开药、开贵药,不增加额外的检查项目,适当降低药品价格,统一药品价格,不乱收费、多收费,要改变以营利为目的、以药养医的现状,切实减轻患者负担,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四是要加强监管,加大医疗体制改革力度。对目前存在的少数收红包、礼品现象以及接受病人家属吃请现象,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从严管理。要加强社会监督力量,设立举报箱、意见本、公开举报电话等,做到有诉必查、有责必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塑造医院良好形象。

  综上所述,我市医院行风建设总体上还算满意,但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医院调查调查报告 篇3

  二院留学考察报告。宋明锁主任是山西省中医院儿科主任。他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省中医院读书的时候,有幸听了宋老师关于小儿暖空气辨治的讲座。现在,根据我自己的经验,讲座的内容总结如下:

  (一)气虚证的证候特点

  小儿气分证在儿科非常常见,也是疾病转归和预后的枢纽。如果治疗及时,用药得当,疾病就会痊愈。如果治疗不及时,用药不当,会使血液内陷形成不良疾病,使病情危急,预后不良。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抓住气分证阶段,遏制疾病的发展至关重要。

  从八纲的观点来看,气分证属于实热证,是临床上邪气所致

  阳亢、正气不绝、邪争激烈,表现为阳亢、热盛。但由于致病因素的性质、脏腑的不同、小儿体质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而且小儿病后常有痰饮、食积、抽搐等症状,所以证候复杂多样。

  (二)常见气的`辨证论治

  2.1肺热郁滞证

  临床表现:高热、出汗、易怒(儿童常哭得厉害),

  口渴多饮,面红唇红,呼吸困难严重(呼吸困难是或有证据),代表证候变化,其出现常提示小儿肺炎咳嗽,此为肺闭合。表现),痰黄而稠,便秘,舌红,舌苔黄或厚,脉数强或指纹紫。

  治疗原则和方法: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剂:麻杏石甘汤加减(常加清肺清热药黄芩、连翘、降气药紫苏、利咽化痰药天竺黄、胆南星)

  临床加减:①若痰热明显,舌苔厚腻,可在中药中加入鲜竹汁(竹汁用量3 ~ 5岁儿童可使用至10ml/支,每日2次;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每次15毫升,每日2次)②对儿童哮喘有明显促进作用的麻黄,用地龙、僵蚕蜜炙;③若夜间咳嗽剧烈、痉挛性,小儿夜间多动,伴有流泪、恶心、呕吐、全虫(剂量为地龙、僵蚕的1/2 ~ 1/3)及远志(4)咳嗽明显时,可加川贝(5)干便、黄,若为球形大黄,则加无水硫酸钠混合,加枳实或枳壳等行气药。⑥如果孩子体温高但下面有腹泻,需要每天拉5 ~ 6次,可能是孩子脾胃虚弱,处方中可加强茯苓、山楂等脾胃保护药。此时不宜使用莱菔子和瓜蒌。⑥小儿因身体阴虚或病程中涂阴而阴虚。应注意使用沙参、麦冬、牡丹皮⑧伴恶心。他们大多数人的肺和胃都有热量。栀子花⑨如果孩子服药1 ~ 2天后高烧仍不退,有惊厥先兆应加羚羊角粉(羚羊角为儿科常用药,一般单独服用。喝中药前五分钟喝羚羊角粉,用量3 ~。

  五岁儿童,每次0.6g,一日两次,清热防抽搐,防止血入营。所谓截断疗法)⑩关于膏药的使用:传统上认为膏药要先煎,现在看来连续煎法并不影响其清热功效。膏药用多了会伤脾。若与大黄配伍,会增加其泻下作用,故脾胃虚弱、阴虚热盛者禁用

  2.2热扰乱胸膈综合征

  临床表现:多为热扰心、热蕴脾胃之证,表现为高热、易怒、啼哭、口渴、唇红、牙龈肿痛、咽喉肿痛或溃烂、便秘、舌红、舌苔厚或黄、黄、腻、厚。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猩红热、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流行性腮腺炎等。

  治疗原则和方法:清热(气)凉膈

  代表性方剂:葛亮散、姜生散(只用僵蚕、蝉、大黄代替姜黄)

  补充说明:宋经验方凉膈清气液(膏药15g栀子10g黄芩10g连翘10g人参10g丹皮6 ~ 8g赤芍10g僵蚕10g蝉蜕6g大黄6g炒枳壳6g炒莱菔子10g)

  临床加减:①咽喉充血严重,加牛角者,先煎服,用量大;②小儿淋巴结肿大时,应加猫爪草、浙贝母、加工珍珠、牡蛎,并增加人参用量;③若表现为流行性腮腺炎,应区分流行性和化脓性。流行性病人的特点是高烧,耳下和脸颊肿胀,表面红肿化脓,终身免疫,病毒感染。上面加柴胡;化脓性患者常表现为反复感染,口腔腮腺导管很红。如果用棉签挤,脓液会溢出,血象会显示细菌感染。可以在上面加冬瓜籽和蒲公英。④如果儿童出现黄斑,注意临床辨证。麻疹是按一定顺序爆发的,先在耳朵前后,再在胸部和背部,最后在四肢。红疹虽密,但红疹之间有正常的皮肤,红疹会随着热度的升高而加重。其治疗不宜苦寒,应以辛凉为主。出现皮疹时,皮疹密集,小而鲜红,皮疹之间无正常皮肤,伴有咽喉肿痛溃烂,口周有苍白环,皮肤皱褶处脱屑为猩红热。治疗方法是清热解毒,凉血。处方应增加牡丹皮的剂量,并加入生地和水牛角。小儿口腔溃烂、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痛多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宜用凉血药、猫爪草、牡蛎、玄参治疗

  2.3类热阳明的证型不同于《伤寒论》中的入经入腑,百虎汤加味入络,承气汤加味入腑,但小儿经络与腑往往密不可分,需要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3)结论

  气证在儿科非常常见,因此有必要熟悉其治疗思路。宋主任教的方法很实用,我们可以在实践中遵循。

  三过敏性紫癜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以皮肤出血点为特征的血管炎性疾病,因为过敏原沉积在血管壁上。临床上分为皮肤型、肾脏型、关节型、腹部型。西医多采用脱敏和改善血管通透性来治疗这种疾病。当我跟随李风先主任的门诊时,我看到了许多过敏性紫癜。现在结合门诊病例,总结一下李风先治疗本病的一些临床思路。

  (1)凉血止血,补肾化瘀

  这个方法是李先生开创的第一个方法。石惠散配合补肾化瘀药,主要用于治疗疾病的进展期。常用的补肾药物如女贞子、墨旱莲、山茱萸、露比、五倍子等都有截断疗法的含义,因为过敏性紫癜很容易引起过敏性紫癜,使血尿、蛋白尿在尿检中发生变化。尽早使用一些补肾凉血的药物来抑制疾病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此外,止血时应防止血瘀。因此治疗上常采用当归、赤芍、丹参、红花、蒲黄、三七、王不留行、路路通等活血化瘀药物。典型病例:李某某,男,10岁,20xx年2月20日首次确诊。上呼吸道感染一个月前用药治疗,然后双下肢针点大小的出血点压不消退,伴有关节游走性疼痛,就去医院脱敏,改善血管通透性。同时使用强的松(6片/天)近一个月,皮疹明显减轻。但是在停药过程中(泼尼松由6片/天减为4片/天),皮疹反复出现,就来找医生中医治疗。来门诊时,暗红色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分布在双下肢,按压后不消退,无关节痛或腹痛。喉咙红,扁桃体不大,舌头红,舌苔薄黄。来医院时,外院血常规和尿常规正常。也就是说,处方如下:当归6g、赤芍6g、丹参6g、红花3g、白茅根6g、紫草6g、黄芩炭6g、残炭9g、藕节炭9g、三七3g、牡丹皮6g、水牛角15g、炒蒲黄6g、女贞子9g、山茱萸9g、五倍子6g、覆盆子6g、炒三仙各9g。

  (2)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这种治疗是治疗慢性紫癜,皮疹大多消退时,只剩下少量皮疹,皮疹颜色暗淡,工作或活动过多时下肢可能出现散在的斑。此时应采用活血化瘀、凉血止血的方法。在临床上,李先生经常使用活血散瘀汤配合凉血止血药物。活血散瘀汤的组成:苏木素9g赤芍9g白芍9g红花6g桃仁9g鬼箭羽15g三棱9g姜黄9g,主要用温活血药,有取血暖身之意,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

  典型病例:苏某某,男,16岁,20xx年4月6日首次确诊。双下肢出现暗红色皮疹1年多,7天复发。一年前,感冒后下肢起疹子。我去了当地的一家医院进行诊断。过敏性紫癜。补钙加甲基强的松龙治疗一周后皮疹消退,再用强的松6片/天,维生素C 0.2 Tid po,芦丁40mg Tid po治疗近一个月,然后激素慢慢停药,仍用维生素C 0.2 Tid po,芦丁40mg Tid po治疗。七天前不小心感冒了,下肢长了黄斑。诊断时双下肢弥漫性暗红色皮疹,部分皮疹消退并留下色素沉着斑,无关节痛和腹痛,轻度咽痛,舌暗,瘀斑,苔薄黄,采用活血化瘀、凉血止血的方法治疗。处方如下:活血散瘀汤、白茅根、紫草、金银花、连翘12克、当归12克、地榆炭10克、炒黄浦9克、藕节炭10克、炒三仙各10克。